“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城市之一。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66萬居民,總面積約是華盛頓特區的1/6、香港的1/34。”“澳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8萬美元,遙居全國之首。”“2018年,擁有30余萬勞動力的澳門竟然全年接待3580萬人次外地游客。”來澳門的路上,網絡大V們交流著各自掌握的有關澳門的數據。
來到澳門之后,從澳門最新戰略定位到多元產業潛力挖掘,從深度參與內地發展建設再到積極擁抱區域的合作案例,通過這些深入了解,讓不少曾到訪過澳門的網絡名人感嘆于特區的變化。營養師顧中一表示:“2012年我曾從香港轉道澳門停留一天,當時印象最深的還只限于澳門的豪氣與華麗。而這次深度走訪,讓我不僅發現澳門文化底蘊深厚的一面,還驚詫于澳門在科技領域的發展變化之快。”
如果說獨有的多元文化氛圍與特殊的歷史淵源是澳門發展的基石,那么,激發活力的起點離不開國家政策給予澳門的戰略定位。在“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指引下,澳門在國家“十二五”規劃期間被賦予建設一個中心——“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和一個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戰略定位。澳門特區政府旅游局代局長程衛東向網絡名人代表團介紹說:“澳門旅游業近20年獲得騰飛。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前,每年旅客為700萬到800萬人次,而2019年第一季度訪澳旅客已達1035萬人次。”
澳門雖小,卻也是真正的國際都市。據了解,澳門與橫跨四大洲、人口超過2.6億人的葡語國家有著緊密聯系,是真正的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貿易和文化往來的橋梁。澳門重要經濟板塊之一的旅游業快速成長,同時,基于多元文化因素建起的澳門聯通葡語國家的貿易網絡也逐步擴展。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副秘書長黃偉麟總結出澳門對外經貿合作的3條獨特途徑:通過葡萄牙連接歐盟,通過巴西進入拉丁美洲,通過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聯絡非洲。黃偉麟告訴網絡名人們:“澳門經濟規模雖然不大,卻是一個外向度比較高的經濟體,稅率也較低。澳門財政金融穩健,沒有特殊的外匯管制,具有自由港、獨立關稅區的定位,這也是澳門發展對外貿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
在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辦公區入口處,論壇成員國的國旗整齊排列著。作為一個多邊貿易機制,已走過15年歷程的中葡論壇最初由中國發起,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等8個葡語國家共同參與。中葡論壇已舉辦5屆部長級會議,對貿易的促進有目共睹。2018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總額達1473.54億美元,同比增長25.31%。相比2003年中葡論壇成立之初,這一數字增長超過13倍。
除城市個體的經濟發展定位之外,澳門還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探索在城市群發展中的新角色。在2017年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里,澳門被賦予“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重任。據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局長陳致平介紹:“澳門是東西文化交流、中國對外交往最早的一個發源點。在過去的400多年里,澳門擔當東西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希望借助這個優勢,將其作為澳門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這讓網絡大V們認識到,澳門正是緊緊把握這樣的定位,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開拓著適合于自己的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