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
編前語:
又到母親節,清揚小編給大家布置了一道寫作題目:假如媽媽變成你的孩子。初中生還是個孩子,但誰說孩子只能是被關心的?誰說孩子總是長不大?如果爸爸媽媽肯適當地示弱,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和空間,每個孩子都能練就一顆柔軟、體貼、有擔當的心。而這顆心,能幫助你更好地走過以后的人生路。所以,你不妨想一下,如果媽媽變成你的孩子,你會如何照顧好她呢?
@誰在惦記你
清揚
先分享一則暖心的小故事:“要過馬路了,小心車!”我過馬路的時候,永遠都是心不在焉、讓人擔憂的。我的孩子第一次扶我過馬路時,焦灼地喊著的是:“汽車,小心啊,快讓開!我媽媽要過馬路了!”仿佛我是一輛坦克,一不小心就會把別人的車撞壞。他喊得那么響,匆匆過往的行人,淡漠的臉上都有了明亮的笑意。
這是一個媽媽寫的小故事。那天,小編們都埋頭工作時,東東小編突然抬頭邊笑邊給大家分享了這個小故事。春日里的編輯部,大家一下子就被濃濃的溫暖春意撫摸了心靈。
我想起自己剛畢業時坐巴士回家,四個半小時的車程,一路上,媽媽要打來十來個電話,每過一會兒就要問到哪兒了。現在媽媽坐車來看我時,我也要微信發個沒完,電話打個沒完,心里的牽掛,總要到媽媽進門的那一刻,才能放下。我倆就像換了角色,我開始像像惦記孩子一樣惦記著媽媽。
我并不是會讓媽媽操心的孩子,媽媽總是說,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我最讓她省心。我卻知道,近幾年來,相比妹妹,因為離家遠,不在她身邊,我反而成了最讓媽媽操心的孩子。
長大了,心也在慢慢沉回身體里,因為知道,誰在惦記你。
如果媽媽變成我的孩子,我肯定會變成如今媽媽的樣子,像那時我總嫌棄的被超負荷的愛包裹著的媽媽。
@假如媽媽變成我的孩子
肖堯
當媽媽是媽媽(70歲)
“寶貝,你可多穿點吧,要不胃又疼呀!”
“寶貝,爆米花上火,別吃了,你看你又起口瘡了。”
“寶貝,你可別抱她(我的女兒)了,要不一會兒又叫喚胳膊困。”
“寶貝,別心情不好,調節一下,你現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寶貝,你老吃泡面,我回家去呀,你天天吃個夠吧。我也不用做飯了。”
“寶貝,明天再給你蒸一籠豆包,放(冰箱)最下面。上面兩層是饅頭、花卷和炸油餅。夠你們一家吃半個月的了。”
“寶貝,剛才去超市花了39.8元,怎么我沒點流量,就(手機)支付了呢?”
“寶貝,你教教我怎么給別人發紅包吧。”
“寶貝,把你看的那個電視劇,叫《歡樂頌》的給我找出來。看起來不錯。”
……
當媽媽是女兒(2歲)
“媽媽,你又胃疼了?記得乖乖的哦。”
“媽媽,爆米花真好吃,你也吃。”
“媽媽,別抱我,你歇一歇,上班累。”
“媽媽,笑一下,我好愛你。”
“媽媽,泡面不好吃,不吃,乖乖的。”
“媽媽,花卷饅頭炸油餅和豆包,你喜歡哪一樣?”
“媽媽,手機給我玩一下。”
“媽媽,紅包,點點,好玩。”
“媽媽,你看的是電視劇嗎?我也看看。”
……
我的媽媽,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最后都是圍繞著我進行的,最后的落腳點都是我。一句句話語里,都是讓女兒淚奔的點。我的媽媽,也是我最佩服的人,最獨立的人,也是我認識的人中最聰明的人。
@愛總是向下的
寒云
工作很多年了,這幾年每次回去都會給媽媽錢,只是希望她不要太舍不得。很想帶父母出去玩,給家里添置或者更新換代各種家具電器,可是,因為我還沒結婚,他們不僅不愿意讓我花費,還為我的終身大事而積累著他們畢生的積蓄。
見過母親年輕時候的照片,至今拿出來,依然被驚艷。聽她說過無數次嫁到我家后的種種辛苦,父親遠在黑龍江當兵,過節才會寄錢回來。經濟不能說是貧困但起碼是困窘的。那時候要下地勞作,她的青春灑在了土地里,后來做代教,即便教的學生全鄉鎮排名前列,依然難以改變領著微薄工資的狀況。她愛唱歌,卻始終沒有機會走上舞臺,這幾年有了智能手機,有了唱歌軟件,才有了向別人展示的機會,每日沉浸在與別人的比試與朋友們為她點的贊里不能自拔。如今我已快要步入而立之年,母親也早已知天命。每當我想到她這一生為家庭、為我的付出,看到她臉上難以磨去的皺紋,我都情難自已。媽媽,如果你是我的孩子,該多好,那樣你就不用受苦了,你可以去做你喜歡的事,去唱歌,去毫無憂慮地花我給你的錢,帶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玩,不用有任何心理的負擔。愛總是向下的,是啊,兒女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父母給的愛,父母卻總怕麻煩兒女。你也是我的孩子,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我給你的愛,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