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強
(吉林省核工業地質局,吉林,長春 130062)
鈾礦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在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優質鈾礦資源儲量明顯減少,加強鈾礦地質勘探工作非常迫切,而地勘工作的重點是發現具低成本級別資源的新礦床。吉林省以往鈾礦勘查工作及近些年來眾多學者對吉林東部中新生代盆地和松遼盆地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原始及成果資料,為吉林省進一步開展鈾礦勘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地質依據,下文就吉林省安圖地區鈾礦成礦條件進行簡要分析。
(1)大地構造位置。安圖地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華北板塊北緣東段與吉黑褶皺造山帶的交接部位,位于龍崗陸塊北部邊緣活動帶與佳木斯陸塊南部邊緣活動帶的結合部位,又是古亞洲構造域與濱太平洋構造域的疊加部位,位于鴨綠江斷裂北東側,板塊間的作用促進地質體和構造線的生成,進而促進中生代熱柱活動的發生,加速盆嶺構造形成,促進內生成礦的發生。
(2)地層。地區巖石地層比較發育,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據以往工作成果主要含鈾層位為白堊系下統長財組(K1?)巖性為礫巖、砂巖等,大砬子組(K1dl)巖性為礫巖、砂巖、粉砂巖等,主要分布于安圖縣北部及東南部。
(3)構造。在古亞洲構造域演化階段主要形成斷裂構造、褶皺構造和變形構造。在濱太平洋構造域演化階段,經大陸邊緣造山作用和盆嶺構造的疊加,這階段主要形成的以脆性斷裂構造為主,北東、北西向斷裂構成該區主要構造格架。
(4)侵入巖。侵入巖類型多樣、巖性復雜,從基性、中性、酸性到堿性均有出露,主要巖性有輝長巖、安山巖、閃長巖、輝綠巖脈,石英閃長巖、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花崗斑巖和堿長花崗巖等,花崗巖多呈巖基及巖株狀產出。
(1)航空放射性強度特征。經過對安圖地區航空放射性資料整理分析后發現,新生代玄武巖地區為低背景區和背景區,屯田營林場一帶上侏羅統屯田營組安山巖為背景區,延吉-安圖地區大部分區域為不同時代的花崗巖類,顯示高背景區,茶條溝-八道一帶早侏羅世的花崗巖類顯示為特高背景區,說明燕山期花崗巖輻射強度普遍高于華力西期花崗巖,延吉盆地中老頭溝、細磷河一帶中顯示特高背景區。
(2)地面放射性強度特征。巖石地層放射性的強弱與沉積物質來源有關?;◢徺|的礫巖、砂巖、砂質板巖、流紋巖放射性強度較高,沉積變質砂巖、二云石英片巖、粉砂質板巖放射性強度較高,而黑云變粒巖、斜長角閃巖放射性強度較低。
侵入巖中霓霞正長斑巖和中粒堿性花崗巖具有強放射性;堿長花崗巖、二長花崗巖、花崗斑巖具有較強放射性。
(3)放射性水系沉積物異常特征。放射性水系沉積物低背景區主要分布在侏羅系及部分白堊系地層出露區,呈不規則塊狀和帶狀分布,局部呈東西向和北東向展布。侏羅系、白堊系地層CR值均小于1,與空間分布是一致的,說明侏羅系及部分白堊系為貧鈾元素地層;高背景區主要分布在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花崗巖以及張廣才嶺巖群地層出露區,呈不規則塊狀、帶狀、長軸狀分布,長軸展布方向為東西向、北西向、北東向。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花崗巖以及張廣才嶺巖群地層CR值均大于1,CV值小于0.5,說明其鈾元素含量相對偏高,區域性離散程度小,分布均勻或較均勻。
(4)放射性水化學異常特征。該地區大部分地區處于低背景區,放射性水化學增高暈、異常暈主要分布在茶條溝-銅佛寺鎮一帶。鈾水化學異常3處增高暈,位于侏羅紀花崗閃長巖和二長花崗巖中,面積較小,主要分布在安圖縣南部。
(1)中新生代火山活動?;鹕綐嬙彀S富的成礦物質,對鈾成礦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安圖地區位于吉林東部,此處的中新生代火山巖活動十分強烈。尤其是燕山期火山巖分布十分廣泛,并且由于燕山期侵入巖的作用,其較大的活動強度對鈾礦的形成具有較大的作用(表1)。
(2)侵入巖活動。區域上侵入巖主要為海西期及燕山期,其中燕山期侵入巖活動對鈾元素富集成礦較為有利,燕山期侵入活動分為兩個時期,即早期和晚期,燕山早期花崗巖鈾、釷含量較高,而晚期較低。
(3)熱液蝕變作用。熱液蝕變作用對于鈾成礦具重要作用。在區域火山活動帶中,有兩種蝕變方式,其中一種為面狀熱液蝕變,另一種表現為線狀分布的熱液蝕變,兩者均與斷裂構造有關。
由上述異常特征可知鈾元素及異常多產于燕山期花崗巖體中,而安圖地區發育大面積該時代的侵入巖并且其中部分變質巖及地層也可單獨形成鈾礦或為花崗巖型鈾礦的形成提供鈾源。按照新的鈾礦成礦理論進行分析,擇優開展地面伽瑪總量、伽瑪能譜測量等放射性找礦工作,有望尋找到可利用的鈾礦資源,因此安圖地區可作為鈾礦找礦遠景區。

表1 區域火山旋回劃分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