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貢海蓉(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科博士)

季節交替,很多孩子患上了呼吸道疾病,而為了讓孩子能夠盡快好轉,除了就醫治療外,食療也是當下受眾多父母追捧的一個方式,那你真的為孩子做對了嗎?本期讓我們跟著兒科醫生貢海蓉一起學習兒童呼吸道感染后飲食中的是是非非。
孩子得了病后總想著能快點好,少受罪,除了求醫問藥外,父母都會想著用食療的方式為其補充疾病時所需的營養,但往往存在著誤區。
過量。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過猶不及的現象,科學合理的食療有助于孩子健康的恢復,孩子的胃容量有限,一旦過量容易造成胃腸道的負擔,從而可能引發胃腸道的疾病。
過敏。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有些食物往往存在著過敏的風險,例如蜂蜜、川貝等。尤其在孩子患有疾病時,避免嘗試孩子之前沒有吃過的食物,以免引起過敏癥狀。
盲目補充。有些家長會給孩子在患病期間使用貴重的藥食和藥材(如:靈芝、人參等)來給孩子進行食療,但這完全沒有任何的必要性,因為這些食材對孩子的疾病沒有任何的助益。
造成肝腎臟負擔。孩子尚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過多的食物不僅僅會造成胃腸道的負擔,同時也會造成孩子肝腎代謝功能的負擔,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恢復。
醫生提示:適量的食療有助于孩子身體健康,過量反而適得其反,食療需科學合理。
呼吸系統的疾病往往容易引起其他并發癥,例如心肌炎、急性腎炎、腦膜炎等危害生命的疾病。因此,對于兒童而言,預防遠勝于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7點來為孩子筑起預防的城墻。
良好的生活環境。勤通風保證室內空氣的流通有助于將病菌帶出。室內溫度盡量保持在18~22攝氏度,相對濕度保持在45%~55%為宜。大人避免在室內吸煙,以免空氣污染對孩子的呼吸系統造成傷害。勤為孩子曬洗被褥,避免打掃時的塵土飛揚。
培養良好的習慣。預防兒童呼吸道疾病的反復感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勤洗手,不亂摸鼻子和眼睛,注意孩子日常的口腔衛生,都有助于預防孩子咽部的感染。
遠離傳染源。呼吸道類疾病的感染往往是由于人群較為密集的地方通過細菌、病毒等傳播而引發,因此在呼吸道疾病高發期時,避免帶孩子去商場、培訓班、小區花園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
霧霾中的粉塵顆粒容易將病菌直接帶入到孩子的呼吸道中引發呼吸系統的疾病,霧霾天的時候盡量避免讓孩子到戶外活動。若家中有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應及時與孩子隔離。
飲食合理均衡。除飲食合理均衡搭配外,父母可為孩子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這類食物有助于增強呼吸系統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如:蛋類、瘦肉、乳制品、動物的肝臟、五谷雜糧等。
加強體育鍛煉。戶外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同時也可讓孩子增加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因此建議每日帶孩子戶外活動2小時更有助于增強其免疫能力。
合理穿脫衣物。合理地穿脫衣物有助于避免孩子因著涼而患上呼吸道疾病。外出時請及時為孩子添減衣物,孩子活動后及時換下汗濕的衣物都有助于減少孩子著涼的可能。
提高睡眠質量。好的睡眠質量有助于增強孩子的抵抗能力,因此,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讓孩子睡一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