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筆記|權力與時間(《領導文萃》2019年2月上)
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知止,說到底是一種強大的欲望管理能力。這個能力不僅是一種優良的個人品質,更是為官者必須要具備的品質。只有時刻涵養知止心態,如此才能在各種誘惑前手不伸、心不動、志不移,留一個好名聲。
2.筆記|沉沒成本不是成本(《領導文萃》2019年2月上)
英國有一句古諺語:“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翻譯成漢語大概就是覆水難收的意思。有些事情既然已經無法挽回,那就別再為它傷腦筋了。沉沒成本是一種除了讓我們懊惱后悔之外對現在毫無幫助的成本,如果人們因為曾經付出的巨大沉沒成本而變得非理性,結果會面臨更加沉重的負擔。
3.哲思|近視還是遠視(《領導文萃》2019年3月上)
耽于近視,可以保持心情的平靜;偶爾遠視,可以保持靈魂的澄澈。其實無論怎樣,關注自身的成長,做到平靜寧和最重要。
4.哲思|生命的高度(《領導文萃》2019年3月上)
在人生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斗智斗勇的較量和對功名利祿的追逐中上演著生活的戲劇。市場的競爭及角逐,生存的艱辛和壓力,觀念的更新與嬗變,讓人們在理想和現實的沖撞中傷痕累累,經受不住壓力的人或者經受不住誘惑的人,就會迷失方向,失去了自己的尊嚴,從而降低了自己的生命高度。
5.品讀|王的福祿壽(《領導文萃》2019年1月上)
俗話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和禍二者相互依存,誰也不知道眼前的事到底會帶來怎樣的結局。勾踐茍且偷生而稱霸春秋,商紂王得到絕色美女而亡國;范蠡放棄封侯而富可敵國,白起立不世戰功而被賜死。世上沒有永久的幸福,也沒有永久的不幸,一件事情也不是可以用“幸福”或是“不幸”來簡單定義的,幸福與不幸往往都是相互轉化的。
6.品讀|曾國藩嘆用人之難(《領導文萃》2019年3月上)
在中國歷史上,堪稱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國藩應該算一個。選賢任能,是曾國藩事業成功的一大法寶。曾國藩為政多年,幕僚共計四百多人,大部分都被他培養、推薦為朝廷、軍隊和地方的高級干部,左宗棠、李鴻章、彭玉麟等眾多名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后來曾國藩對人說自己識人有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這十二個字看似簡單,實則是曾國藩識人、用人多年的經驗總結。
7.品讀|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領導文萃》2019年3月上)
人文精神是一種軟實力,比較經濟、國防、外交等硬實力,它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持久性,通過更少的成本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是硬實力的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