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影視、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曲藝文化產業發展還相對滯后。對此的理論研究,就筆者目力所及,還只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域文化品牌的市場運作、曲藝文化的傳播等領域偶有提及。檢索中國知網、龍源學術期刊網等學術資源庫,以曲藝文化產業為主題的文章沒有超過15篇。但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和重要組成部分,曲藝文化產業因曲藝的商品屬性卻從來沒有缺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準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再次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2012年,國家統計局在《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中把文化藝術服務列為文化產業的第三大類。據此,我們可以把曲藝文化產業理解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曲藝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相關聯的圍繞曲藝文化消費的活動集合。
在新時代,公益性的曲藝文化事業和經營性的曲藝文化產業都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豐富精神食糧。同其他產業一樣,目前曲藝文化產業也存在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市場要素、資源配置、經營機制、創作生產、傳播推廣、消費升級等研究對象,也存在時代背景下的建構、重組、融合、路徑和發展。
雖然,曲藝文化產業的發展程度還很羸弱,對此的研究也無前人的肩膀可站,但我們將視角聚焦在此,通過案例分析、政策解讀和路徑探尋,嘗試對“產業”進行一些理性分析,目的是拋磚引玉,期冀更多實踐者堅持把曲藝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實現曲藝的和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