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波
產業發展的要務之一是精準定位。只有在錨定產業發展核心所在并厘清其本質后,才能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發展路徑。因此,產業語境下的曲藝發展,是要在認清曲藝藝術特點的基礎上,在國家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規劃運作的。從浙江臺州曲藝產業和曲藝行業最近幾年的發展來看,筆者有一個總體判斷:如果地方曲藝的發展順應產業經濟的發展環境,并且能夠發揮出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就能夠贏得光輝的前景;反之,就有可能面臨市場萎縮、曲種瀕危的困境。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緊貼政府服務,筑牢曲藝產業的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在工作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動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推動曲藝產業發展、促進曲藝行業繁榮,也是踐行總書記講話精神的一個方向。臺州市曲協在推動全市曲藝產業健康發展的過程中,自覺把好政治關口,自覺提高政治站位,時刻與黨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各演出實體都能積極參與黨委政府組織的文化下鄉活動,主動配合、策劃黨委政府的各類主題宣傳演出。作為臺州市演出實體中的佼佼者,臺州市星藝文體傳播有限公司僅2018年就舉辦了大型主題晚會12場,包括“啟航新時代”慶祝臺州市黨代會勝利召開文藝晚會、臺州市2018年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文藝晚會、2018臺州商人春晚、春節團拜會主題演出、2018·亞洲旅游影視藝術周榮譽盛典、第五屆中國(臺州)“映山紅”微電影大賽頒獎盛典等。緊貼政府的文化宣傳和文化服務,展開團隊策劃、節目創作、演出組織和舞臺表演,也為臺州的曲藝產業贏得了主流文化市場,為演出實體贏得了良好聲譽,并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根基層文化,夯實曲藝產業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4日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指出,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堅持扎根基層文化惠民,是臺州曲藝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臺州曲協有331位會員創辦和組織的40多家以曲藝為主要演出內容的實體單位,遍布9個縣(市、區),經常活躍在各類舞臺上和群眾文化活動中。據不完全統計,這40多家演出實體年演出場次高達2000多場,臺州區域內平均每天都有近6場曲藝表演。這些演出實體已經成為了臺州農村文化活動特別是各種文化集會、節慶的“臺柱子”,用豐富的“戲本子”吸引了城鄉群眾的“眼珠子”。臺州市星藝文體傳播有限公司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在近10年間舉辦的“鄉村大擂臺”系列文藝演出,累計演出270多場次,受到農村群眾的廣泛歡迎。該公司在組織演出伊始就充分考慮到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在做到聚人氣(邀請當地的文化團體參與演出的同時還直接邀請本鄉本村的農民上臺表演)、接地氣(根據受眾對象的需求進行創作,發掘傳統曲藝形式價值,體現地方的文化特點)的同時,也追求演出利潤的穩步增長。據初步統計,該公司平均每場演出收益約3.5萬元,年均收益近百萬元。這種集采(風)、供(給)、種(文化)、送(文化)、育(文化)為一體的曲藝演出,以農民為主角,演農事,抒農情,啟農思,對弘揚新農村風尚、樹立新農村道德起到了較大作用。
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扣文化需求,激活曲藝產業的活力
曲藝產業的發展與繁榮有賴于對演出實體這個市場主體的培育,多元文化市場也有賴于多元化的演出實體。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也是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制造業重鎮。臺州的曲藝演出實體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扣緊區域產業發展特色。如臺州的曲藝公司根據臺州制造業發達、民營經濟繁榮的特色,與政府有關部門、新聞媒體共同策劃了臺州商人春晚大型活動,“吉利汽車之夜”2018臺州商人春晚、“農商銀行之夜”2019臺州商人春晚,不但在臺州工商界產生巨大的反響,也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互聯網網民的熱捧。在策劃力強、團隊實力雄厚的曲藝公司占領大中型舞臺的同時,更多的基層團隊則發揮他們的“輕騎兵”特色,為廣大群眾的多樣文化需求提供相應的曲藝服務產品。如在臺州區域的玉環市,就活躍著一支30多人的玉環鼓詞團隊,他們以鼓詞為載體,以表演為職業,為群眾的婚禮、新房奠基、賀壽等喜慶活動提供對口服務。據初步統計,每位玉環鼓詞藝人年均表演600場次左右,每場均價約600元,年人均收入達20多萬元。演藝市場的繁榮也是臺州民營經濟充滿活力的有力佐證,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激活了曲藝產業源源不斷的內在活力。
四、堅持以精品為引領,培育地方明星,打響曲藝產業的品牌
“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曲藝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短平快”,似乎與精雕細琢地打造精品是矛盾的,但曲藝之簡是表演形式的簡便而非表演內容的簡單,在一次次演出過程中,一個作品因充分吸納群眾意見而日臻完美。臺州的曲藝實體打造精品的主要途徑是培育本土明星,引領產業品牌。在臺州各地,最著名的本土曲藝明星以“阿字輩”著稱,包括阿福、阿波、阿濤、阿梁等10余人,這些“阿字輩”本土明星多以小品、相聲為主業,兼顧主持,創演出了一批叫好叫座的曲藝作品,以阿波為例,他創作的80多個作品曾榮獲國家、省、市多個文藝比賽大獎,創作的小品曾獲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群星獎”金獎、中國農民藝術節小品一等獎,創作的小戲曾入圍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和全國首批劇本孵化計劃扶持項目,創作的臺州亂彈折子戲曾榮登央視春晚,主創的大戲曾獻演國家大劇院。他還被列入文化部藝術“千人計劃人才”、 浙江省“五個一批人才”。培育地方明星,讓曲藝優秀人才廣為人知,并通過媒體展現不斷強化,也進一步打響了臺州曲藝產業的品牌。臺州曲藝界的突出人才阿福,在臺州電視臺文化生活頻道主播《阿福講白搭》方言節目,用臺州話來講述家長里短和奇聞趣事,收視率為臺州所有自辦電視節目之最,這也足見本土曲藝明星的品牌影響力。這些本土明星日常還經常參加節慶、婚慶、壽慶主持和產品代言等活動,推動了曲藝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五、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注重融合發展和推陳出新,創造曲藝產業的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工作者“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臺州推動曲藝產業發展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方法主要有兩個,一是注重融合發展,探求曲藝藝術與其他姊妹藝術共相損益、共同進步的發展路徑同時,重視媒體融合大環境,利用新媒體大力推廣曲藝產品,引起更廣泛地關注。二是注重繼承創新,賦予傳統曲藝形式新時代內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活態傳承。近年來,臺州的曲藝實體共發掘了路橋蓮花、三門道情等近30個大大小小的曲種,讓臺州亂彈等已經式微的藝術形式再次振興。臺州亂彈不但參加了上海國際藝術節、登上國家大劇院、獻演互聯網大會,并出訪歐、美、亞、大洋諸洲開展文化交流,目前年平均演出達到200場以上,臺州亂彈已成為引領臺州曲藝產業繁榮發展的代表性藝術形式。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時代的文化繁榮也推動著曲藝產業不斷向前發展,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以精品為引領,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做好傳承與創新的兩篇大文章,才能創造曲藝產業的光輝前景。
(作者:臺州市曲藝家協會主席)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