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燕 鄧繼紅 張雯 李文莉 文華清 盧麗娟 黎曼儂 謝明珠 劉雙玥
[摘要] 目的 探討子宮內膜輕刺激宮腔治療后,不明原因月經量過少患者體內ER、VEGF表達改變情況,分析其促進內膜生長機制。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方便選取該院門診及住院原因不明月經過少60例患者,分為A組(實驗組30例)和B組(對照組30例)。對A組行子宮內膜輕刺激療法,兩組均行“人工周期”藥物治療,分別對比兩組治療前后B超監測子宮內膜厚度,對比其不同方法治療前后兩組血清VEGF變化,以及實驗組中子宮內膜刺激治療后內膜組織中ER、VEGF表達改變情況。結果 試驗組治療前后血清VEGF由(54.52±8.01)pg/mL增加至(58.89±7.75)pg/mL,明顯增加(t= -5.16, P<0.05);內膜組織ER表達陰性、弱陽性、陽性、強陽性率治療前16.7%、50.0%、33.3%、0.0%,治療后3.3%、36.6%、43.3%、16.7%,陽性率明顯增加(Z=-5.84,P<0.05), 內膜組織VEGF陰性、弱陽性、陽性、強陽性率治療前36.7%、53.3%、10.0%、0.0%,治療后10.0%、26.7%、60.0%、3.3%,表達較治療前明顯增加(Z=-5.34,P<0.05)。結論 子宮內膜刺激療法對不明原因月經過少患者的治療,可促進其體內血清VEGF、內膜組織中ER、VEGF的表達,從而促進子宮內膜的增長。
[關鍵詞] 月經過少子;宮內膜刺激;ER;VEGF
[中圖分類號] R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b)-0005-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ER and VEGF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menstrual flow after endometrial light stimul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promoting endometrial growth.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there were 60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menstru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he patient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3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group B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group A, endometrial light stimulation therapy was performed. Both groups underwent “artificial cycle” drug therapy.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B-ultrasound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serum VEGF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 expression of ER and VEGF in the endometrial tissue was treated by endometrial stimulation in the group. Results The serum VEGF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from (54.52±8.01)pg/mL to (58.89±7.75)pg/m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5.16, P<0.05). The ER expression in the intimal tissue was negative, weak positive, positive and strong positive rate was 16.7%, 50.0%, 33.3%, 0.0% before treatment, 3.3%, 36.6%, 43.3%, 16.7% after treatment, the positive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Z=-5.84,P<0.05), and the endometrial tissue was negative and weak positive, positive, and strong positive rates were 36.7%, 53.3%, 10.0%, 0.0% before treatment, 10.0%, 26.7%, 60.0%, and 3.3%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Z=-5.34, P<0.05). Conclusion Endometrial stimulation therapy can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ER and VEGF in serum VEGF and endometrial tissue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menstrual flow, thereby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endometrium.
[Key words] Menstrual oligozoomes; Endometrial stimulation; ER; VEGF
作為婦科常見的癥狀之一,“月經過少”所指的是:每次月經周期的總經量不超過20 mL[1]。該類患者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經量進行性的減少,甚至閉經,常伴隨不孕、流產、精神焦慮等。其常見的原因[2]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子宮內膜的損傷(例如:人工流產、宮腔贅生物電切后內膜的損傷等);②雌激素水平的下降;③先天性的子宮畸形發育不良;④內外科相關疾病等方面。該病癥的患者會因為孕卵不易在子宮內膜著床,而容易不孕或者反復流產。若是以輔助生殖技術進行助孕,則妊娠成功的幾率是非常低的。即使極少數患者在妊娠成功的情況下,也是極易于流產的。同時無論是對于患者的身體的健康來說,還是患者心理及經濟負擔來說,上述后果均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目前的婦科學臨床診治上,這樣的疾病不但棘手,而且迫切地需要將相關問題予以解決。
但是在一些患者中,性激素六項檢查在正常范圍內,且多數從未進行過宮腔操作,或經量減少和宮腔操作史時間上多考慮沒有因果關系。若對其實施宮腔鏡的檢查,宮腔內沒有明顯粘連及瘢痕形成,子宮內膜光滑、菲薄,內膜表現為增生不良,稱之為原因不明月經過少[3]。對原因不明月經過少發病機制的研究迄今國內外探討的報道很少,因此對這類患者的治療也成為難點問題。子宮內膜刺激療法又稱為子宮內膜淺搔刮術,現在已廣泛應用于生殖醫學等婦產領域中,通過改善細胞因子的分泌及血管生成,可改變局部內環境,有效提高胚胎容受性等[4]。有研究表明[5]雌激素和雌激素受體,通過介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達,子宮血管周期性重建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該試驗2015年7月—2017年7月,對照組及試驗組各入組30例。在研究通過對內膜的輕刺激后,其中ER、VEGF表達改變情況,分析其促進內膜生長的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該院門診就診及住院的月經過少60例患者, 年齡 21~40 歲,兩組平均年齡為A組(30.03±4.49)歲,B組(30.80±4.27)歲,兩組年齡統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有性生活史。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組條件
①患者月經周期基本正常,月經量少于20 mL(月經失血圖法估算);持續時間大于半年。
②患者近3月內檢測月經第2~5天檢查血促卵泡激素(FSH) 、黃體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睪酮(T)、雌二醇(E2),指標及比值均在正常范圍內。
③對部分有宮腔操作史患者,近半年內有宮腔鏡檢查結果,宮腔形態正常,內膜光滑、菲薄,未見明顯瘢痕,宮頸及宮腔、宮角均無粘連,輸卵管開口可見。
④排除相關內科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腎上腺疾病、糖尿病等)以及血液系統疾病;外科疾病(例如:重大外傷、出血、手術史等)。
⑤患者近期內未服用過激素類避孕藥、抗凝藥、宮內未放置避孕器。
1.3 方法
分為A組子宮刺激療法加人工周期組(實驗組30例)和B組人工周期組(對照組30例)進行治療。
1.3.1 兩組患者記錄第一個月經周期經量 對兩組于第2個月經周期第1天行B超子宮內膜厚度檢測,A組行子宮內膜刺激療法,兩組均行“人工周期”藥物治療,口服“戊酸雌二醇(國藥準字J20171038)2 mg/d,適時調整用量,后半周期加服用黃體酮膠丸(國藥準字H20031 099)200 mg/d 10~12 d”,下周期服藥時間均在月經來潮的3~5 d。
1.3.2 子宮內膜刺激療法 主要為輕微創,5號刮匙輕搔刮刺激子宮腔壁。常規消毒鋪巾,由該院計劃生育手術特定醫師,用宮頸擴張器將頸管擴張至5.5號,用5號刮匙淺搔刮宮腔內膜各面,用5號刮匙淺搔刮宮腔內膜各面,刮出少量內膜待用。根據免疫組化化學半定量評分標準檢測子宮內膜中ER及VEGF的表達量:免疫組化:染色程度得分:無色(0分);淡黃色(1分);棕黃色(2分);黃褐色(3分);面積:<10%(0分);11%~25%(1分);26%~50%(2分);51%~100%(3分);兩者相乘:- 陰性-(0~3分);+弱陽性(4~5分);陽性++(6~-8分);強陽性+++(9分)。行“人工周期”藥物治療。在月經第6個周期后的月經期第1天,再次抽取靜脈血測血清VEGF值。同樣行子宮內膜刺激療法取微量內膜,標準檢測其ER及VEGF的表達量。
1.4 統計方法
試驗結果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實施相關數據統計學的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方式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子宮內膜厚度改變
若跟治療前相比,經過治療A組子宮內膜厚度的增加是非常顯著的。在統計學上(Wilcoxon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B組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較治療無明顯增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血液中VEGF的改變
A組(試驗組)經子宮內膜刺激治療后血液中VEGF較前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B組(試驗組)治療后血液中VEGF無明顯增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內膜組織ER、VEGF的表達
內膜微刺激后A組ER、VEGF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表5(見圖1、圖2、圖3、圖4)
3 討論
子宮內膜增生不良可能導致月經量的過少。而內膜的增生主要取決于雌激素的促進作用,而作為對子宮內膜生長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的激素,雌激素[6]只有在與ER發生結合的情況下,方可將生物學效應發揮出來。這方面的作用具體表現在:①對于子宮內膜,它起著修復和增生的促進作用;②借助于VEGF的介導,它能夠對子宮血管起到促進周期性重建的作用。對于原因不明的月經過少患者,可以從雌激素受體是不是表達環節障礙方面去考慮[7]。相關研究的結果[8]顯示,在對子宮內膜雌激素受體,用免疫組化法實施檢測的時候,跟正常的婦女相比,這些患者在ER表達明顯是降低的。這就是說,ER在子宮內膜里面雌激素對其生物學效應發揮的情況下,是起到較為重要作用的。 袁瑞等[8]在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不明原因月經量少患者子宮內膜的ER陽性率為70%,而正常健康人群對照組為100%,袁瑞等針對子宮內膜中VEGF的表達量測定,結果判斷及半定量測定,得出每個視野的均灰度值:觀察組(159.56±9.81)較對照組(123.38±13.46)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01),灰度值與VEGF的表達值成反比。該實驗中實驗組子宮內膜刺激治療前內膜陽性率不低于83.0%,治療后則不低于93.0%,內膜組織ER表達陰性、弱陽性、陽性、強陽性率治療前16.7%、50.0%、33.3%、0.0%,治療后3.3%、36.6%、43.3%、16.7%,陽性率明顯增加, 內膜組織VEGF陰性、弱陽性、陽性、強陽性率治療前36.7%、53.3%、10.0%、0.0%,治療后10.0%、26.7%、60.0%、3.3%,表達較治療前明顯增加,而血清VEGF的值,試驗組治療前后血清VEGF由(54.52±8.01)pg/mL 增加至(58.89±7.75)pg/mL,明顯增加(t=-5.16, P<0.05);因各實驗室數據不近相同,綜合比較,均較正常值偏低,但針對治療前后兩組數據比較,實驗組治療前后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對照組前后數值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1)。
ER是一種糖蛋白,有ERa和ERβ兩個亞型[9],在子宮內膜中兩種亞型都被發現存在,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種可以促血管內皮細胞生長的因子,其機制在于促進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皮細胞遷移增殖、細胞外基質變性,從而促進血管形成等。ER基因上雌激素反應元件,其兩核甘酸序列與VEGF基因兩個核甘酸序列之間有著高度的同源關系。這就說明:在表達方面,ER和VEGF是存在正相關[10]。在雌激素進入靶細胞的情況下,可以與其受體特異性的結合,對于核內調節基因表達起到了激活的作用。而一些可以產生生物學效應的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成血管細胞生長因子由此產生了,從而促進靶細胞生長、繁殖和發育[11]。因此,正是雌激素受體環節表達的下調或障礙均可能使得激素替代治療不能發揮正常作用。這樣,月經量就減少了。
VEGF通過促進借助于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活化、增殖和遷移的促進,起到了刺激小毛細血管的形成的作用[12]。它能對內皮細胞所產生的不同酶原激活物起到誘導作用,既利于新生血管生長,又抑制細胞的凋亡[13]。對于子宮內膜受創后愈合來說,其關鍵是血管的,而無論是生理性月經后的子宮內膜修復,還是病理性子宮內膜的修復,VEGF在血管的生成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4]。而子宮內膜受創后愈合的關鍵是血管生成。作為調控因子,在子宮內膜新血管形成過程之中,作用最強且特異性最高[15]。少量VEGF也可定位于子宮內膜腺上皮細胞,間質細胞[16]。
子宮內膜微刺激手術能提高內膜胞飲突、白血病抑制因子、 骨橋蛋白等子宮內膜容受性的指標表達,并能改善子宮內膜分型。有學者認為子宮內膜活檢所致內膜局部損傷促使炎癥反應,剌激內膜上皮細胞產生各種細胞的因子,同時有利于損傷內膜修復。研究對自然周期中進行搔刮,取黃體期內膜分析,結果基質細胞雌激素受體表達高于對照組,提示搔刮可能通過上調基質細胞雌激素受體表達,從而促進子宮內膜生長等報道[17]。
因此,結合該組試驗,可以推斷,由于對子宮內膜微刺激操作,一方面子宮內膜基質細胞ER的表達增加,患者內源性及外源性補充的雌激素可以充分與其受體結合,從而促進內膜的增殖增長;另一方面,內膜及血清中的VEGF表達增加,也促進了子宮內膜血管的增生、周期重建等,從而亦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
而就雌激素的受體蛋白調控方面而言,某些情況下,雌激素受體基因的多態性、易感性的提高,雌激素受體表達受到一定影響而造成其功能的異常。也無法將生物學效應發揮好而造成經量的降低[18]。
4 結論
對于子宮內膜刺激法治療不明原因月經量少的作用機理中ER、VEGF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但同時也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調節作用,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30-331.
[2] 張榮桃.月經過少與流產及女性激素的關系[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4):698-700.
[3] 馮纘沖.新編不孕不育學[M].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2: 48-50, 203-38.
[4] 陳琨,李琴芬.子宮內膜輕微吸刮術改善反復流產婦女子宮內膜容受性的臨床研究[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40(2):153-155.
[5] 廖丹,鄧亞麗,禹正揚,等.子宮內膜血管生成擬態VEGF、COX-2表達的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17):1418-1421.
[6] Hewitt SC,WWinuthayanon,KSKorach.Whats new in estrog- en receptor action in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J]. Mol Endocrinol,2016,56(2):p.R55-71.
[7] Simmen RC, Kelley AS.Reversal of fortune: estrogen recep- ot-β in endometriosis[J]. J Molecul Endocrinol, 2016, 57(2):F23-27.
[8] 袁瑞,樂愛文,姚珍薇,等.ER、PR、VEGF 及其受體在原因不明月經過少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7,32( 1) : 48-51.
[9] Jia M, Dahlman-Wright K,Gustafsson JA、Estrogen receptor alpha and be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J].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5(29):557-568.
[10] 李鵬程,劉玉玲,黨群,等.雌激素受體α、雌激素受體β、激活蛋白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大鼠子宮內膜癥模型中的表達及意義[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14):8-11.
[11] 王玎,李志英,羅飛,等. 子宮內膜癌患者組織中COX-2蛋白及VEGF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0):2418-2420.
[12] Park JA,Kim DY,Kim YM,et al.Endothelial snail regulates capillary branching morphogenesis vi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tor[J].Plos Genet,2015,11(7):e1005324.
[13] 莊太鳳,陳西華,賀斌,等.HIFIA與VEGF在小鼠月經樣模型的表達與共定位[J].生殖醫學雜志,2017(26):808-813.
[14] 王京,謝多,劉勉,等. 子宮內膜巨噬細胞通過調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的表達影響胚胎著床[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6(7):909-914.
[15] 徐海.子宮內膜癌組織中NGAL、VEGF-C及CA125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8):3728-3729.
[16] 劉勉,龔藝,韋錦燕,等.前列腺素E2對大鼠巨噬細胞株NR8383合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成管、遷移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6(7):938-940.
[17] 楊麗,姜俊怡.子宮內膜吸刮術對著床相關因子及反復著床失敗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4):1655-1658.
[18] 周勤,李瓊,袁瑞.不同劑量雌激素對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卵巢功能及ESR1表達對的影響[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7(7):383-388.
(收稿日期: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