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凱旋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康復訓練在全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術后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術的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20例。參照組實施肩關節被動訓練,研究組實施康復訓練,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ASES、VAS評分情況、半年后UCLASS評分情況。結果 治療前,兩組的ASES評分、以及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半年后,兩組的ASE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的ASES評分、VAS評分均優于參照組;術后半年,研究組UCLASS評分的優良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全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術后應用康復訓練療效較好,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較好,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因此,康復訓練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康復訓練;全關節鏡;修復肩袖損傷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5..02
肩關節損傷患者臨床上一般會接受全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術來進行治療,患者在術后很長一段時間肩功能都受到限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我院為了加快患者肩功能的恢復,特對患者實施了康復訓練,經臨床研究發現,其效果極好。具體的研究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術的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20例。均在我院接受全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術。其中,研究組男12例,女8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5.23±10.63)歲;參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29~61歲,平均年齡(46.36±10.9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研究對象在研究前均已知情并同意參與調查。
1.2 方法
研究對象皆實施全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術,手術醫師統一。術后參照組實施肩關節被動訓練,術后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康復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 制動。在術后42天內開展制動訓練,保持14~21天的肩關節貼胸外展位固定制動。手術后24 h,患者選擇冰敷20分鐘左右,同時進行肘關節屈伸、抓握、以及鐘擺等訓練。手術后7 d,患者進行肩周肌等方面的收縮練習,同時在無痛范圍之內開展關節朝著不同防衛進行的被動活動。術后14 d~42 d,患者開展肩關節朝著不同方位的被動運動,同時開始接受主動助力
訓練。
1.2.2 保護。患者的康復訓練應該保持在肩關節平面之下,同時患者逐漸進行日常生活運動訓練。
1.2.3 增強。此訓練在術后84 d進行,患者可以拓寬肩關節主動活動范圍,如果其肩關節不痛,就可以盡量完成所有活動。此外要注重對患者的姿勢進行矯正,注重訓練患者肌肉的耐力,從而提升其肩關節的穩定性。制動、保護以及增強運動皆每次保持15分鐘左右,一天平均3次
左右[1]。
UCLASS評分判定指標:結合患者關節的疼痛、功能皆10分,主動前屈活動度、前屈力量和主觀滿意度皆5分。如果患者評分在34分及以上,則視為優;如果患者評分在28~33分之間,則視為良,如果評分在21~27分之間,則視為可,如果評分低于21分,則視為差[2]。
1.3 觀察指標
采用康復訓練以后,主要對兩組患者的ASES、VAS評分情況、半年后UCLASS評分情況進行觀察。ASES、VAS評分情況由專業人員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半年后的ASES、VAS評分進行記錄。半年后UCLASS評分情況由專業人員對兩組患者半年后UCLASS評分的優良率進行
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ASES、VAS評分情況
治療前,兩組的ASES評分、以及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半年后,兩組的ASE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的ASES評分、VAS評分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康復訓練,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較好,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感。
2.2 半年后UCLASS評分情況
術后半年,研究組UCLASS評分的優良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康復訓練,患者的主動前屈活動度、前屈力量、肩功能等都有了較大的改善,患者的主管滿意度較高。
3 討 論
肩關節受損的患者,其肩功能受到了極大損害,影響了日常正常生活。我院經過對前來就診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治療前,兩組的ASES評分、以及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半年后,兩組的ASE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的ASES評分、VAS評分均優于參照組;術后半年,研究組UCLASS評分的優良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全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術后應用康復訓練效果極好,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較好,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感。
參考文獻
[1] 楊青霞,龔敏.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患者康復護理35例總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1):150-152.
[2] 蔡 燁.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補術后的康復護理[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6):182-184.
[3] 郭家全,李 玲,郭振中,等.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損傷的臨床效果及及預后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13(2):81-8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