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玉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不同劑量調強放射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實施早期乳腺癌保乳術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其分為
Ⅰ組(總劑量為50 Gy)與Ⅱ組(總劑量為60 Gy),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Ⅱ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3%高于Ⅰ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66.7%,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乳腺癌保守治療后采取調強放射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當總劑量為60 Gy時不僅提高了治療的效果,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得到臨床與患者的認可。
【關鍵詞】早期乳腺保乳術;調強放射;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5..01
保乳術可維持患者完整的體形,是治療早期乳腺癌的首選方式,保乳術后放射治療不僅避免腫瘤的復發,更可提高手術成功率[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調強放療是新型技術,具有精準的優勢,不僅優化了靶區劑量的均勻性,更是降低了對各器官造成的危害。此次研究針對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不同劑量調強放射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以下為詳情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實施早期乳腺癌保乳術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其分為Ⅰ組與Ⅱ組,各30例。其中,Ⅰ組年齡38~60歲,平均(49.0±5.2)歲;Ⅱ組年齡38~58歲,平均(48.0±5.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Ⅰ組患者放療總劑量為50 Gy,每次放療使用的劑量為
2 Gy,一共25次。Ⅱ組患者放療總劑量為60 Gy,每次放療使用的劑量為2 Gy,一共30次。
1.3 療效判定標準[2]
完全緩解:治療后患者病灶徹底消失的時間超過28天;部分緩解:治療后患者病灶腫塊體積縮小率范圍在50%之上,沒有產生新的病灶,且時間在28天以上;無變化:治療后腫塊體積縮小的范圍在50%之下,或有所增加,沒有產生新的病灶。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Ⅰ組30例患者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變化發生率分別為16.7%(5例)、50.0%(15例)、33.3%(10例);Ⅱ組30例患者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變化發生率分別為50.0%(15例)、43.3%(13例)、6.7%(2例)。
Ⅱ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3%(28例)高于Ⅰ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66.7%(20例),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666,P<0.05)。
3 討 論
乳腺癌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通過臨床實踐不斷的研究發現,乳腺癌保乳術與傳統乳房切除術效果均較為理想,且并沒有太大的差異,也就是說乳腺癌保乳術已然成為治療早期乳腺癌的首選方式。
保乳術后若沒有進行輔助放射治療,那么則增加了復發的幾率,更是增加了產生新病灶的幾率。傳統放射治療是指使用一定深度的電子線進行混合照射,然而通過臨床大量研究證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3]。調強放療技術為新型的多角度射野方案,各項指標的臨床效果均要優于傳統的照射技術。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放療總劑量60 Gy時效果較為理想,主要是因為60 Gy劑量是比較科學、合理的,針對靶區來說正是治療所需的科學劑量,從而減少靶區高劑量及低劑量區之間的差異,最終提高靶區劑量的均勻性,進而提高治療的效果。另外,也避免對心肺等器官造成損害,從而保證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早期乳腺癌保守治療后采取調強放射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當總劑量為60 Gy時不僅提高治療的效果,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得到臨床與患者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穆 毅,阮有民.調強放療與常規放療在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2(6):200-201.
[2] 王華芳,楊國姿,楊 旭,等.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4種放療技術的劑量參數比較[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16):2549-2553.
[3] 申文斌.探討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行調強放療的近期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4):94-9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