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廣鋒 王玉華
[摘要] 目的 研究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應用在腦卒中繼發癲癇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病例,研究對象的選取時間為2015年2月—2017年6月,按照治療手段的不同對其進行分組治療,分為研究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3例,對照組患者應用丙戊酸鈉治療,研究組實施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觀察兩組患者的癲癇發作頻率與發作持續時間。 結果 兩組患者用藥1年后,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02%,與對照組(76.7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40 5,P=0.035 0),治療后研究組的發作時間(2.12±0.16)min/次與發作頻率(0.34±0.07)次/年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869 7,P=0.000;t=38.638 9,P=0.000 0);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0%(包括:2例皮疹,1例胃腸道反應,1例感覺異常),與對照組(13.9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52 6,P=0.501 0)。 結論 與單獨應用丙戊酸鈉治療比較,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聯合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不僅能夠提高臨床總有效率,且具有控制病情發生與發作時間的作用,用藥較為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腦卒中繼發癲癇;拉莫三嗪;丙戊酸鈉;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
[中圖分類號] R742.1;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b)-009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motrigine combined with sodium valproate in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with stroke relay.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stroke-recurrent epileps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5 to June 2017 and were convenient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4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odium valproat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motrigine and sodium valpro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frequency of seizures and duration of seizures in the group. Results After 1 year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3.0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76.74%),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χ2=4.440 5, P=0.035 0), and the attack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2.12±0.16)min/time and seizure frequency (0.34±0.07)times/year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8.869 7, P=0.00 0; t=38.638 9, P=0.000 0); The rea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30% (including: 2 cases of rash, 1 case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1 case of paresthesia),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13.95%) (χ2=0.452 6, P=0.501 0).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with sodium valproate alone, the combination of lamotrigine and sodium valproate is effective,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but also has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and time of onse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troke relay epilepsy; Lamotrigine; Sodium valproate; Frequency of seizure; Duration of seizure
癲癇屬于神經內科疾病之一,也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繼發癥狀之一,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當前臨床治療中多采用卡馬西平等常規抗癲癇的藥物,但是患者服用過后效果并不顯著,需要聯合用藥,而拉莫三嗪是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物,其能夠有效的控制癲癇的發作[2],縮短癲癇發作的時間,效果明顯,基于此,該文就針對該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6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進行研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病例,按照治療手段的不同對其進行分組治療,分為研究與對照組,每組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已經簽訂知情同意書,并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組患者中,男21例,女22例,最大年齡62歲,最小年齡35歲,中位年齡(47.25±2.34)歲,單純部分發作10例,全身發作13例,混合發作11例,復雜部分發作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24例,最大年齡64歲,最小年齡32歲,中位年齡(45.62±2.97)歲,單純部分發作11例,全身發作12例,混合發作14例,復雜部分發作6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丙戊酸鈉(國藥準字:H20150084;規格:200 mg×100)治療,初始劑量為每次200 mg,3次/d,在患者用藥的5 d后,若沒有癲癇癥狀發生,則繼續服用,若發生癲癇,則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藥物的劑量,最大不能超過1 600 mg/d,連續應用1年。研究組實施拉莫三嗪(國藥準字:H20050596;規格:25 mg×48 s)聯合丙戊酸鈉治療,丙戊酸鈉的藥物劑量與對照組相同,拉莫三嗪的初始劑量是25 mg/次,每天服用1次,連續服用2周,隨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藥物的劑量,最大不能超過100 mg/次。1次/d,連續服用1年。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觀察兩組患者的癲癇發作頻率與發作持續時間。將治療前癲癇的發作頻率作為基線,根據患者的發病情況進行判定,臨床療效通過顯效、有效無效進行表達,顯效:癲癇發作頻率降低在75%以上,有效表示癲癇發作平率降低在50%~75%之間,無效癲癇發作頻率降低在50%以下。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用率(%)的形式表示,數據用χ2檢驗,癲癇發作頻率與發作持續時間等計量資料用(x±s)的形式表示,數據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癲癇發作頻率與發作持續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用藥1年后,對其進行隨訪,治療后研究組的發作時間為(2.12±0.16)min/次,與對照組(3.28±0.37 min/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8697,P=0.000),研究組發作頻率(0.34±0.07)次/年,對照組發作頻率為(1.24±0.13)次/年,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8.6389,P=0.000 0)。
2.2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02%,與對照組(76.7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研究組患者中有2例皮疹,胃腸道反應1例,感覺異常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0%,對照組患者中1例感覺異常,2例胃腸道反應,3例皮疹,約占13.95%,研究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52 6,P=0.501 0)。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是繼發性癲癇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最近幾年,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其發生率約占5%~15%之間[3],該病癥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且病程長,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風險[4]。在臨床治療中,主要以治療腦卒中與抗癲癇為主要治療目標,應用單一的藥物雖然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是效果并未達到理想治愈,因此,需要聯合用藥[5],以此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目前學術界對腦卒中繼發癲癇發作機制尚處于研究之中,就當前學術成果予以總結與研究,與下列原因具有密切關系:①患者因腦卒中后腦組織細胞呈現出缺血缺氧特征,從而導致患者腦鈉泵功能衰竭,細胞內鈉離子流動性有所增加,其神經細胞膜除極增強,致使患者發生癲癇問題。②部分患者因腦卒中后導致其顱內壓顯著升高,因此腦部血容量降低造成癲癇。③腦卒中后腦部組織呈現出水腫狀態,細胞內鈣離子超載,導致腦部神經元電活動出現異常。④在腦卒中影響下,腦組織缺氧后發生應激性反應,致使患者腦部細胞電解質平衡及酸堿平衡異常,致使其神經元放電出現問題。⑤腦卒中后神經細胞有多降低,而腦部膠質細胞增多,部分膠質細胞發生萎縮與粘連,導致腦代謝出現障礙,從而提高腦部神經元興奮度,發生癲癇。癲癇對腦卒中患者腦部細胞的影響極大,可造成其神經元出現損傷,進一步加重患者腦部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嚴重危害腦卒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丙戊酸鈉屬于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其能夠有效抑制神經元異常興奮[6],抗癲癇的治療作用發揮的較為顯著,而拉莫三嗪則屬于新型抗癲癇藥物[7],屬于葉酸拮抗劑,其對膜電位與谷氨酸等有較好的調節抑制作用,效果明顯,將上述兩種藥物聯合應用,能夠有效抑制癲癇病灶的反復放電,還能夠在穩定神經突觸前膜的情況下,降低興奮性突觸后電位,價值明顯。
臨床藥理研究表明,丙戊酸鈉與拉莫三嗪聯合應用在繼發性癲癇的治療中價值顯著,作用機制互補,既能夠延長藥物的半衰期,還能夠有效增強γ-氨基丁酸突觸后的作用,且在擴大抗癲癇譜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同時,丙戊酸鈉與拉莫三嗪聯合作用于患者突觸前膜離子通道之上,能夠降低腦細胞谷氨酸的傳遞,進而對腦部細胞起到了保護作用,降低腦細胞水腫現象,保障患者腦部神經元細胞的活性,尤其對于視覺神經而言,其保護效果較好。臨床中發現抑制神經遞質激活能夠對腦部細胞異常放電起到改善作用,因此,應用丙戊酸鈉與拉莫三嗪藥物能夠針對患者腦缺血區域的自由基起到抑制效果,從而避免腦缺血對神經元細胞的損傷,防止其發生異常放電導致的癲癇疾病。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用藥1年后,對其進行隨訪,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02%,顯著優于對照組(76.74%),治療后研究組的發作時間為(2.12±0.16)min/次,與對照組(3.28±0.37)min/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研究組發作頻率(0.34±0.07)次/年,對照組發作頻率為(1.24±0.13)次/年,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有2例皮疹,胃腸道反應1例,感覺異常1例,總發生率約為9.30%,對照組患者中1例感覺異常,2例胃腸道反應,3例皮疹,總發生率約為13.95%,由此可見,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的效果確切。郝裕成等[8]選取了100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予以研究和分析,將其分為單一用藥組和聯合用藥組,其結果顯示,單一用藥組臨床治療腦卒中繼發癲癇的總有效32例,占比64%,聯合用藥組總有效46例,占比92%,2組對比差異顯著。上述研究結果與該研究具有一致性,均表明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聯合應用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腦卒中繼發癲癇癥狀。
綜上所述,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應用在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明顯,能夠有效縮短病情的發作時間,且在減少癲癇發生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用藥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瑾,孫玉華,韓毅.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1):12-15.
[2] 賀新霞.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腦卒中繼發癲癇效果及安全性[J].北方藥學,2018,15(2):165-166.
[3] 史艷霞.探討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腦卒中繼發性癲癇的效果[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2):151.
[4] 郭強,姚力.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腦卒中繼發性癲癇的療效分析[J].藥物評價研究,2015(4):405-408.
[5] 陳達偉.腦卒中繼發癲癇52例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7,38(4):747-748.
[6] 單百會.78例腦卒中繼發癲癇的臨床診治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6,7(2):58-59.
[7] 王佳,張凌云.癲癇寧片應用于腦卒中繼發癲癇的臨床治療體會[J].中醫藥學報,2015,43(4):95-97.
[8] 郝裕成,尹宛娜.78例腦卒中繼發癲癇的臨床診治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6):50-51.
(收稿日期:2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