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怡
[摘要] 目的 探討潰瘍性結腸炎治療過程中,護理干預所具備的應用價值。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61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實驗組除常規護理外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灌腸干預、生活及飲食指導等干預措施。結果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感到滿意16例,基本滿意7例,不滿意7例,實驗組患者達到滿意23例,基本滿意6例,不滿意2例,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392,P=0.001,P<0.05)。經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完全緩解10例,有效15例,無效 5例,實驗組患者完全緩解12例,有效16例,無效3例,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879,P=0.004,P<0.05)。 結論 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護理干預;潰瘍性結腸炎;滿意度;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b)-01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61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May 2015 to August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enema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s such as life and dietary guidance.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satisfied with 16 cases of nursing, 7 cases were basically satisfied, 7 cases were not satisfied, 23 cases were satisfi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6 cases were satisfied, 2 cases were not satisfi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3.392, P=0.001,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letely relieved in 10 cases, 15 cases were effective, 5 cases were ineffectiv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2 cases were completely relieved, 16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3 cases were ineffecti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2.879, P=0.004,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 and has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Ulcerative colitis; Satisfaction; Efficacy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至今病因和發病機制未明,主要侵及直腸和結腸黏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是一組以排便習慣和 大便性狀異常,伴腹疼、腹脹等不適,持續或間歇存在[1]。患者復發率高,病情多遷延為慢性,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UC在我國的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3]。目前臨床上還無較為有效的手段來治療該病,所以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給予有效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4]。該次調查方便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該院收治的61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分析,對治療中護理干預所具備的應用價值進行觀察,以下是詳細研究步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接收的需接受藥物保留灌腸的潰瘍性結腸炎知情同意病例共6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UC的診斷[5],排除重度暴發型潰瘍性結腸炎、有胃腸道手術史、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嚴重神經及精神疾病及不能配合的患者。隨機將患者劃分成兩組,即實驗組31例和對照組30例。其中實驗組31例,包括男 19例、女 12例,平均病程(3±2)年,平均年齡 (35.5±10.5)歲;對照組30例,包括男 16例,女 14例,平均病程(2.7±1.7) 年,平均年齡 (34.8±10.4)歲。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在性別、病程及年齡上,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如入院介紹、基礎護理、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措施。而實驗組除常規護理外按如下措施干預:
①心理干預: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特別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性格敏感、較為年長、內向的患者,需要采取個性化的心理護理 ,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顧慮,耐心傾聽患者主訴,鼓勵患者將不良情緒以合理的方式宣泄出來,并可介紹成功病例與患者交流, 提高對治療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擁有各種興趣愛好,保持開朗的情緒。
②灌腸干預: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即藥物保留灌腸,該法簡單有效,治療時無損傷,痛苦較小,經濟簡便,且不良反應較少[6]。將配制好的藥液使用紗布進行過濾,以避免藥物殘渣對腸道黏膜的刺激、損傷,灌腸宜在睡前1 h進行,并且為避免刺激腸道,增加腸蠕動,灌腸液溫度應為39~41℃。灌腸前向患者講解灌腸的目的、過程、方法、注意事項等,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囑患者排盡大小便,拉好床簾,保護患者隱私,注意保暖,取左側臥位,墊高臀部10 cm,采用吸痰管代替肛管并充分潤滑,減輕患者對異物的不適感,插管時動作輕柔,可囑患者做深呼吸。做到“三慢”,即插管慢、注藥慢、拔管慢。操作過程中及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腹部疼痛、心慌氣短等癥狀,應立刻暫停操作并通知醫生積極配合處理。注入藥液后,為避免溢出,應抬高臀部,根據病變部位指導臥位,保持藥液至少1 h以上,讓藥液充分吸收,提高療效。
③生活指導: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加強通風,避免對流風,防止著涼。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勞累。保持環境的安靜、整潔。指導患者觀察排便的次數、性狀及量,做好便后的清潔工作。同時每日更換干凈的內褲,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④飲食指導:日常飲食需注意食品衛生,食用瓜果時需減少農藥殘留的影響,應去皮食用;進食宜清淡、新鮮、富有營養、高熱量、易消化、少渣、少油為主,烹調方式宜蒸、煮、燜、燉、水滑等方法,避免炸、煎、熏。進食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同時慎食牛奶、乳制品、海產品等易引起腸道炎癥反應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療效
①護理滿意度的評定由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以100分為滿分,分為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60~89分)、不滿意(0~59分)3個等級,由療程結束后患者依據護理情況進行評價。
②患者療效判定參照《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7]。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復查發現黏膜大致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復查黏膜輕度炎癥或假息肉形成。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內鏡及病理檢查結果均無改善。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對于不滿足χ2檢驗條件的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直接計算P值。對于等級的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為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該次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特點實施個性化的心理干預。在保留灌腸中采取細節護理,促進藥物的充分吸收,減少患者對灌腸的顧慮及不適。在生活指導上提供患者適宜的休息環境,保持肛周清潔,避免感染。此外,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與飲食有密切關系,食物中某些成分能夠影響腸內炎性介質及炎性轉錄因子的表達,或者造成腸道菌群紊亂,破壞腸道內穩態,引起腸道炎癥反應[8]。治療期間攝入充足營養物質對改善機體狀態極為重要,而在細節護理中,通過飲食指導不僅能確保患者獲取營養物質,且能避免不當飲食影響臨床療效[9]。
該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對照組,通過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治療效果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如下: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感到滿意16例,基本滿意7例,不滿意7例,實驗組患者達到滿意23例,基本滿意6例,不滿意2例,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392,P=0.001,P<0.05)。經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完全緩解10例,有效15例,無效 5例,實驗組患者完全緩解12例,有效16例,無效3例,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879,P=0.004,P<0.05)。游春霞等[10] 的研究發現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研究中將87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3)和研究組(n=44),分別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及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基礎上聯合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4.42%,研究組為93.18%,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與該次研究結果相符。另外該次研究結果與卓艷芳[11]的研究成果相似,該學者選取3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系統護理干預, 在臨床療效上,觀察組治愈 10 例、有效 5 例、無效 0 例,總有效率為 100.0%(15/15 );對照組治愈 4 例、有效 6例、無效 5 例,總有效率為 66.7%(10/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護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凌芳,路德榮,王娜娜,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人格心理和應對方式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6, 45(29):4121-4123.
[2] 葛暢,鄺靖.中藥灌腸聯合微生態制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1):93-95.
[3] 李文彬,李景南.腸道菌群與潰瘍性結腸炎癌變的研究進展[J].中華消化雜志,2017,37(5):353-355.
[4] 齊雪陽.護理干預在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 西藏醫藥,2018,39(2):70-72.
[5]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 (2012年,廣州)[J].中華消化雜志, 2012, 32 (12):796-813.
[6] 劉淦瓊,葉麗嬋. 潰瘍性結腸炎45例灌腸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4):69-70.
[7]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作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2007年,濟南) [J].中華消化雜志, 2007,27(8):545-550.
[8] 孫璐益.飲食護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復發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 2017,23(3): 50-52.
[9] 李曉陽,婁華.潰結方保留灌腸聯合細節護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緩解期患者自我效能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藥品評價,2018,15(1):51-53.
[10] 游春霞,鮑明華.個性化護理干預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2):286-287.
[11] 卓艷芳.系統護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影響探討[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1):1717-1718.
(收稿日期: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