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嵐莖
摘 要:拼貼是一種由來已久的藝術創作形式。基于后現代主義的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畫派思想延伸出來的拼貼技法已經發展出眾多形式。拼貼在日常中有很多用途,可以運用在平面設計、服裝設計、時尚造型、電腦美術等領域。嚴格地說,拼貼更像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是以生活中的元素為素材,對其進行加工并且重新組合。其中最重要的兩大環節就是提取元素和重新組合。這兩種概念性的環節也是藝術設計中最重要的兩種技巧。在當代美術教育教學中經常可以看到拼貼技法的影子。我們需要對拼貼技法進行原理分析,掌握拼貼的風格、內涵以及藝術價值,才能在美術教學中游刃有余,進行學生美術能力的開發與藝術靈感的啟迪。
關鍵詞:拼貼;美術教學;中西差異
一、拼貼的現代釋義及其歷史淵源
拼貼是一個在后現代主義背景下產生的名詞,后現代主義的生力軍——法國哲學家德里達主張并創立的解構主義,受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影響,重新解讀、定義、批判了結構主義。拼貼便是泛指在平面空間中完成的一種解構并重組的元素組合。材料通常是廢紙、紡織物或者其他天然及人工的各種材料。經過設計拼組,結合膠水(或者不用膠),對現代化歷史元素以及材料畫布的抽象運用,形成自由主義或者個人主義的思想表達。拼貼畫更像是設計。這種表現技法在二十世紀初期被美術界所應用。拼貼這種藝術形式在很多時期不被看好,但是依然在發展中保留了強勁的生命力和智慧特征。早期人們對于拼貼畫的認識停留在膠棒、剪刀以及廢棄垃圾之上。在二十世紀,西方的拼貼畫開始由現代藝術特征引領。西班牙藝術家畢加索在1912年的作品中進行了油畫布的填充運用,引領了材料拼貼創意的革命。當這種組合融合到一起后,其所形成的不僅僅是一幅畫作,更加是一種思維的傳遞和延伸。一名藝術家可能就通過這幅畫作產生靈感,創作出更為生動的藝術作品和靈感放射。這屬于一種創作的延伸,也是一種多元化創作的共鳴。當時的很多抽象派畫家都會運用到這種手法和創作方式。后來超現實主義的藝術派畫家,運用某種材料進行暗示表達,將很多拼貼元素應用到他們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種新的創作模式和文化符號表現。
二、當代藝術背景下的拼貼
(一)西方藝術中的拼貼
二十世紀初,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主義藝術開始在西方盛行,拼貼畫也成為了當時一種重要的抽象藝術表現形式。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拼貼畫已經形成了一種流行的趨勢和標準。在西方人的眼中,拼貼藝術,是對自然、人類和環境最完美的藝術延伸,也是西方人重視環保的慣性標準。后現代主義的藝術潮流影響到了人們在審美設計以及其他領域應用的思路和想法,同時在素材應用以及藝術創作中也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條件應用和藝術元素的表達。拼貼畫的創作手法頗多而形式多樣,運用生活素材以及工業材料等多種生活元素,形成一種后現代格調的定義和設計發展的元素表達。拼貼藝術是一種表現形式的整合和資源的定位,根據拼貼的素材以及年代的流派挑戰,形成具有一定風格的定位和藝術特征表現。例如,Gucci對品牌藝術的創作較為生動而經典。其在拼貼畫的創作中形成了一種花樣的翻新和資源的引導,在造型和美感的定位上呈現出生動的元素組合與運用,引導了一種文化,也形成了資源的對接與藝術創作的重點表達。西方的拼貼畫最早地呈現了現代派藝術和學術流派特征。藝術范疇中的拼貼畫在西方的美術創作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內容。西方將拼貼畫的形式和材料運用得十分到位,在創意方面也具有較為突出的水平。在材料運用方面,西方藝術家通常會運用碎紙片、布塊以及墻紙等多種生活廢棄用品,以環保為理念完成創意。西方的拼貼畫創意性較強,能夠從設計和空間的角度進行元素的把控,同時能夠根據畫家在主題中的體會和對生活內容的感觸,形成一定的形態造型和拼貼特征的運用。
(二)中國藝術中的拼貼
中國藝術家使用拼貼技法與手工藝創作有很大的淵源,在形成中國近代文化潮流和藝術融合的過程中,中國古代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都深深影響了中國拼貼技法的發展。中國的拼貼具有濃重的區域性特征,在材料上包含了貝殼、羽毛、樹皮、干草等。一般樹皮常用于東北的拼貼畫,麥稈常用于東北地區及河北等地的作品。拼貼畫的形成與中國區域文化的特征和經濟發展有很大關聯。在形成了色澤以及紋理運用的同時,根據民族的特征進行資源的調整和文化元素的融匯。中國藝術家在創作拼貼畫的過程中,形成了視覺上細微的轉化與運用。早在十九世紀,八破畫在中國誕生,這種藝術形式涵蓋了多種中國化元素并且在視覺上實現了與傳統文化的區分,展示了一種藝術和理念上的革命。文化的素養在進行轉變的同時,必然要經歷一場形式的轉化。當這種拼貼的藝術被人們接受和熟知的時候,文化背景和文化藝術的需求便躍然紙上。中國拼貼畫的內涵主要以創作者的雜亂無章和讓人深思的味道而存在。中國對于“破”字的定義是較為排斥的。當對拼貼畫用到這個“破”字的時候,應該注重文化的交流和時間的運用,通過人們對拼貼畫的認知和理解進行多種元素和知識的結合。
三、拼貼在當下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一)平面設計類拼貼
平面設計最注重元素的重組和抽象延伸,主要以素材平面形式的立體特征進行資源銜接。根據平面造型的特征運用色彩的質感和形態美感進行平面構成的立體化空間寓意延伸。規范在設計中的元素整合,將類似的元素進行歸類或文化元素的融合,通過具體的藝術展示進行設計產品的關鍵元素呈現。例如,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運用平面設計的原理和相關的專業性理論知識進行拼貼畫技法的運用。利用平面構圖的基本原則,展示平面中的線條、塊、面的關系,通過合理或者抽象的規則進行元素的整合,運用設計中色彩混合的概念進行設計定位。可以通過草圖或者拍照的方式進行,將選用素材通過相機或者手機進行素材收集,將素材通過Adobe Photoshop等平面設計軟件進行圖片編輯,或者通過手動裁剪素材照片的方式進行整合,自由組合。這樣就能夠形成多種樣式和資源的運用。平面設計中,拼貼處理的形式可以是疊加的方式,也可以是組合的方式。調整好課堂的作業內容,進行綜合的調整。
(二)純藝術拼貼
藝術創作中的拼貼技法更加注重文化藝術內涵以及情景對白的調整。從純藝術的角度進行全面的思維拓展,藝術性創作注重思維的表達。包含于非商業性行為的藝術創作都可以歸類于純藝術創作。拼貼,在進行創作過程中,很容易被歸類于設計和手工藝術。從純藝術的角度而言,拼貼藝術更加注重美術語言的表達。例如,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拼貼形式以純藝術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進行,包括人像的拼貼造型或者風景的拼貼造型。學生在進行拼貼畫創作的過程中,體驗繪畫和造型藝術的質感和線條美感,闡述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對造型能力的評估。在課堂中給學生們欣賞經典作品,運用經典的純藝術作品進行靈感激發。運用碎片的方式進行模糊處理,保證畫面的完整性和素材的運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堂的內容表達。利用空間想象能力附加藝術元素,形成創造性的思想碎片整理。在課堂中的純藝術塑造能夠全面提升學生利用拼貼畫的形式對藝術產生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三)商業類拼貼
拼貼技法同樣運用于服裝藝術設計中的拼接原則。在服裝設計中會運用到大量的拼接技術和元素組合藝術。服裝設計中的靈感通常來源于生活中的部分細節以及對自然題材的美感信息的接收,可以運用元素的任何部分與其他元素進行銜接與組合。這是一種現代文化統一和資源整合的一種象征,也是現代化藝術表現的一種特殊形式。例如,在中學美術教育中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在進行拼貼畫案例示范過程中,從服裝設計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們對拼貼元素和方法進行想象和空間規劃。利用這種拼接的混亂特征和重組元素的審美,形成資源的分配與整合。運用信息技術和資源的銜接,完成現代化拼貼畫風格的造型設計,應用于服裝設計等領域。以服裝和時尚元素為目標,實現現代元素的運用和搭配,展示拼貼畫的真正內涵與藝術情思的延伸。
(四)數碼拼貼
計算機軟件的應用很多程度上拓展了人們對視覺空間的想象能力,很多特效和藝術表現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挑戰性。從電腦圖形圖像的角度,運用拼貼圖裂變的方式進行操作,形成電腦特效的啟發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種思路,以及包括關于拼貼畫原理、形式、用途等等,以拼貼畫的特征為靈感觸發點,結合軟件的編程理論,對新功能進行研發。可以配置圖形的樣式創建Adobe Photoshop功能筆刷以及圖形剪影等多種藝術性功能,這種思路的構建和應用將會形成一種創作風格和習慣,在配合數碼圖像技術的發展中實現其藝術性價值。
四、結語
文章對拼貼技法的歷史以及中西方拼貼技法的差異進行了闡述,然后著重探討拼貼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在形成設計理論和資源的整合過程中實現拓展思維的明確。根據設計中的元素和拼接的具體方法,實現在教學中的思想引導和對藝術創作方法的運用。拼貼藝術的材料有很多,具有豐富的特征,根據內容和直接修建的藝術性,形成造型上的創新,根據造型拆解和設計原理的運用,形成具有時代需求的空間造型設計需求。而這種藝術思維和設計的理論應該充分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之中,要將這種教學思維和方法傳授給更多的人才和藝術創作者。
作者單位:
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