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要】雙鋼琴是鋼琴演奏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指兩個人共同演繹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從而達到平衡的狀態,兩者的演奏融為一體,這樣兩者都是主導作用,雙方的演繹不分你我,但是這樣的演奏方式需要兩人掌握足夠的演奏技巧,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雙鋼琴;演奏技術;表演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075-01
雙鋼琴是鋼琴藝術表演中的一個重要的藝術形式,可以看作是鋼琴二重奏的一種類型,這種表演具有很強的舞臺表現力,并且能夠為鋼琴表演增添更豐富的樂趣,在整個藝術表演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雙鋼琴的表演需要兩位演奏者掌握足夠的技巧,有一定的默契,才能夠精彩地將作品展現出來。
一、聲部的合作控制
在雙鋼琴的演奏過程中,聲部的控制是指兩位表演者在演奏時控制縱向的聲部層次,因為雙鋼琴的總譜是用兩個分譜子記錄的,分別為第一鋼琴聲部和第二鋼琴聲部,如果將這兩個聲部分開來看,他們可以是獨立的,并且在單獨演奏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其完整性,但是在聲部的一些位置又恰到好處地留下了一定的空白片段,這就是作曲家在創作時為另一聲部留下的施展空間。當兩架鋼琴一起演奏時,才能夠將作品原本設計出的豐富性和完整性體現出來,在演奏的過程中,各個聲部親切地對話交流、相互引導和襯托,推進樂曲向前發展。因此,在練習雙鋼琴的作品時,要合理控制兩架鋼琴的聲部并配合好,首先,演奏者要意識到兩個鋼琴聲部不是旋律和伴奏兩者之間的簡單關系,而是平等的地位,這種關系可以形成多種邏輯組織關系,例如常見的一呼一答的關系、主旋律+復旋律的關系、賦格曲與帕薩卡利亞的關系、旋律和織體的關系、原型與模仿之間的關系,等等。在明確了這些聲部之間的條件之后,演奏者還要在演奏的過程中體現出更加清晰、分明的不同層次的聲部在演奏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在各個片段甚至是每一個樂句中的地位,這樣才能夠確定演奏過程中應該采取的手段。需要遵循的演奏原則是,用不同的演奏手法,處理在鋼琴作品中不同的音樂層次,控制內部的聲部結構的變化,并且在結構變化的過程中做到嚴謹、符合雙鋼琴各個聲部的邏輯。例如,在演奏《丑角》第二樂章時,兩架鋼琴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呼一答的關系,因此演奏時要注意好兩者主導位置的銜接片段,確保呼應的連貫性。
二、樂句的合作控制
聲部的層次控制是針對樂曲的縱向層次而言的,樂句的控制則是針對樂曲的橫向層次來說的,在雙鋼琴作品中,判斷樂句結構的完整性,一般都需要依靠雙鋼琴的樂句表現。樂句中蘊藏了非常豐富的音樂內容以及細膩的情感韻味,這也是需要兩位演奏者共同展現出來的,由此可見,只有密切配合的演奏者才能夠將樂句結構中的嚴密邏輯表現出來,一般來說,在練習樂句時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要做到樂句之間的配合,做到協調一致,兩架鋼琴在進行合作表演時,演奏者要確保能夠順利連貫地傳遞樂句的語氣。其次,樂句的開始和中段要做到整齊,清晰,每一句的表現和呼吸都要銜接自然。第三,樂句上下句之間的情緒要做到協調統一,尤其是在樂曲情緒都較為統一的樂段中,兩位演奏者也要進行統一的音樂情緒表演。第四,在鋼琴演奏中,樂句的強弱力度要做到協調一致,尤其是兩架鋼琴一起完成某一漸變強弱段落時,要控制好強弱的幅度,做到協調一致、和諧統一。第五,在樂句中,速度的變化也要保持一致,但是這是雙鋼琴演奏中的一個難點,也是所有二重奏作品的難點,需要表演者具有足夠的默契,保持樂句完整的張弛力度,將樂句完整展現出來。
三、層次的合作控制
雙鋼琴作品是鋼琴表演中的一個品類,與鋼琴獨奏相比,這種演奏形式的層次更加豐富,音響更加豐滿,但是音色的變化不大,為了彌補音色方面的不足,演奏者可以利用想象,結合其他類型的樂器演奏,甚至是人的發聲規則等,拓展音色。著名的鋼琴大師霍洛維茲能夠在鋼琴上演奏十種樂器的聲音,當然,這種技術的操作并不是每一位演奏者都能夠達到的,但確實是每一位演奏者可以借鑒的榜樣和標桿,在演奏中,要加入一些對音色的想象,這能夠豐富鋼琴的表現力。音色的層次可以通過旋律、調性以及和聲三個角度進行判斷,根據材料的變化和聲部的不同,選擇恰當的表現方式和音色,以此來展示不同層次的音樂內涵,這是兩位演奏者需要共同探討和努力的方向,只有雙方都掌握了這種練習,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演奏效果。從旋律的角度來說,層次的變化可以從旋律的情緒、色彩等來判斷,但是這種層次的對比通常需要兩架鋼琴同時完成,練習時兩位演奏者可以將兩架鋼琴想象成男女對唱,盡可能地配合對方表達音樂的不同層次和音色的變化。
總之,雙鋼琴的演奏是一種較為新穎、獨立的藝術方式,但是相較于傳統的鋼琴獨奏,它對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要求,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詮釋作品的內涵,讓鋼琴變得更具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潘珅,付禾.淺談雙鋼琴的演奏技巧[J].戲劇之家,2016,(2):69.
[2]李雪菲.雙鋼琴演奏的技巧分析[J].北方音樂,201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