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展
4月20日,“彩虹劇場‘愛·無邊關愛漸凍人,愛心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在京舉辦,并發布首部中國漸凍人書寫的新書《因為愛,所以堅持》。記者在活動現場見到了主編葛敏的父親——年過七旬的葛澤民。
葛澤民身材魁梧,看上去精神不錯,他一邊惦記著在化妝間的女兒,一邊安撫著跑來跑去的小外孫。如今,女兒葛敏吃穿住行樣樣都需要葛澤民照顧。這在外人看來是無法承受之重,但在這位善良的老人看來,卻是理所應當的責任。
葛澤民曾是一名20世紀60年代在南通中學求學的“老三屆”學生,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洪流挾裹著他匆匆離開校園,奔赴廣闊天地。只有十五六歲的他在農場參加興修水利、造橋筑路、種稻收麥、栽桑養蠶、喂豬養牛……青春和汗水,奉獻在喜迎豐收的田間地頭、奉獻給激情涌動的建設工地。提起當年的這段經歷,葛澤民到現在仍難掩激動之情。正是因為這段艱苦的經歷,面對女兒的重病時,葛澤民很少表現出頹廢、沉淪。
葛澤民在退休前是紡織廠的倉庫保管員,前半生過得波瀾不驚。特別是女兒葛敏,乖巧沉靜從不讓他操心。女兒自小喜歡舞蹈。六七歲的一天,她看到別人跳舞時一下子被吸引了,便主動模仿,之后越學越有興趣,為了練好舞蹈動作,葛敏摔傷過好幾次,看到孩子摔得鼻青臉腫,葛澤民忍不住了,心疼地對女兒說:“學舞蹈太苦了,你還小,只要能快樂健康地成長就可以了,別再受那么多罪了。”可是好強的女兒說:“沒關系,沒關系,我是不會放棄的。葛澤民一邊心疼女兒的身體一邊敬佩女兒的毅力。
讓葛澤民最為難忘的是,葛敏12歲那年就考入上海市舞蹈學校。雖然心中百般不舍,但他依然咬牙同意女兒去求學。同父親一樣,少小離家獨立生活讓葛敏迅速成長,她畢業后成了上海市歌舞團主要演員,2003年考入北京舞蹈學院,完成了本碩連讀,開始從事專業舞蹈教學。
女兒成家立業,葛澤民也開始了閑適的退休生活,平日里他喜歡跳舞、健身。然而這樣安逸的日子沒過幾年,妻子病倒了。家里的重擔就全部落到了葛澤民一個人身上,從購物、做飯、灑掃,伺候妻子起居、服藥等等,各項瑣事無不細致妥帖。
2016年,不幸降臨。葛敏的身體突然出現問題,被確診患有ALS。從那年起,葛澤民一個人承擔起照顧兩位病人的工作。每天早起,葛澤民先為妻子做好早飯,接著像照顧孩子一樣,從襪子到衣服一件一件給女兒穿上,為她洗漱按摩,把做好的飯一口一口喂給女兒。
原本干活兒笨手笨腳的葛澤民對家務活也變得嫻熟。早上給女兒梳頭化妝,中午給女兒夾菜喂飯,晚上給女兒洗漱鋪床。為了配合女兒白天睡覺晚上創作的工作需求,葛澤民每天過了午夜,看到女兒睡下他才敢自己踏實睡覺。
自從葛敏的病情發展到無法正常行走的地步時,葛澤民就成了女兒的拐杖和保鏢,拎包、推門、擋人、遮雨,幾乎無所不能。即使這般小心,葛敏還是有幾次突然摔倒被送去急救,內疚的葛澤民從此神經高度緊張,即使睡著了,只要聽到一絲椅子挪動的聲音,就會條件反射地一躍而起,一邊還有些驚惶地喊著:“我來了,我來扶你,閨女。”沒有愛的親昵,沒有情的話語,葛澤民以行動證實,那一份無言的父愛如山。
談起照顧女兒的日子,葛澤民淡淡地說:“心理壓力的確很大,也放棄很多愛好,但是這是我的責任。”他總想起葛敏12歲獨自離家的那一天的情景,想起妻子操持家里家外,風風火火的樣子,想起小小的女兒每晚必須抱著妻子的衣服才能入睡的往事。出于對妻女的一份愧疚,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他總是像影子一樣陪伴著女兒,極力滿足她任何心愿。
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葛敏把每一天都當作是賺來的。她不僅重燃對生活的熱情,還創辦了微信公眾號“冰語閣”,潛心幫助比她更困難的病友。她常將自己與家人的點滴用電腦記錄下來,文章飽含深情,她也更豁達地面對命運的挑戰。她寫道:“也許我應該感謝我的病,它讓我從老爸胸無大志敗事有余的表象,看到他的堅忍、勇敢,看到愛之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