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
陳一新在新中國成立后任湖北省副省長,他和妻子文媛都是老紅軍,也都是紅色“特工”,是中共早期的地下工作者、隱蔽戰線的忠誠戰士。在漫長而艱巨的革命生涯中,陳一新和文媛與子女們離多聚少。1949年以前,3個子女就像孤兒一樣被寄養在不同的人家。
1949年,陳一新夫婦隨部隊從東北南下到湖北工作時,他倆才從大別山深處找回3個孩子。當時,3個孩子的身體極度營養不良,沒有文化。陳一新心疼地說,我們一定要將你們培養成擁有健康體魄、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此后,陳一新夫婦便一直堅守著他們的承諾。
要讓孩子們知道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陳一新夫婦經常向子女們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戰斗故事,讓他們從小就知道革命勝利來之不易。陳一新常說:“人活著總要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符合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樣生活才有動力,人生才有價值。”
陳一新參加革命后,開始主要從事地下工作。在白色恐怖時期,生活艱苦、環境險惡,陳一新得了肺結核病。他說:“雖然多次被漢奸、特務監視和跟蹤,但是我心中有堅定的信念,死都不怕,還有什么困難不可克服呢?”因此,每當遇到敵情時,他都能沉著勇敢地應對、敏銳機智地周旋,從而一次又一次地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陳一新、文媛所在的部隊被組織安排留守江西堅持斗爭。長征勝利后,黨組織找到了他們。陳一新說,在最艱苦的時候,他從未流過淚,可是,見到黨組織時,卻止不住地落下了淚……
像包拯那樣秉公執法
陳一新除擔任副省長一職外,還兼任湖北省公安廳廳長。他平時告誡子女,公安人員擔負著保衛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任務。公安人員除了要具備敏銳、機智、勇敢的戰斗技能和精神外,更要具備人品正直、心無邪念、秉公執法的道德品質,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放走一個壞人。
新中國成立初期,反動殘余勢力作最后掙扎,企圖顛覆新中國。為了維護祖國的安全,公安部門的工作十分艱巨。陳一新夜以繼日地工作,嚴格審查上報材料、核實證據,嚴懲一些不法分子,狠狠打擊他們的反動氣焰。陳一新對子女們說:“得罪人也是不得已的事。我們不能以一己之私,誤了國家大事。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要像包拯那樣秉公執法。”
“文革”時期,陳一新、文媛夫婦也遭受過不公正的待遇,文媛對子女說:“我相信黨、相信群眾,相信這些都是暫時現象。”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也從沒有怨恨過誰,就連那些曾經批斗過她的人來看望她時,她也從來不提此事,只當一切從未發生過。
用實際行動教育和引導孩子們
由于陳一新長期從事地下工作,因此,新中國成立后組織上安排他分管公安。他長期以來養成了原則性強、堅守機密、嚴格執法、膽大心細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因此在任期內,他雖然處理了大量案件,但沒有冤假錯案,更沒錯殺一人。有一位死囚犯是何應欽的隨身軍醫,經過查證,他并無血債。陳一新堅決反對判為死刑,將其死罪改為長期監禁,讓他發揮特長,為獄中的犯人治病。他在監獄中表現很好,后來改為有期徒刑。期滿釋放后繼續行醫,做了不少好事。
陳一新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非常勤奮而且非常重視學習,常去大學聽課。他的文章寫得很好,鋼筆字、毛筆字寫得也很漂亮。他常對子女們說:“在國破家亡的條件下,想讀書都沒有條件。你們現在很幸福,你們要好好讀書。”有一次,陳一新從北京開會回來,對子女們說:“現在,我們的國家很需要科技人才,你們要努力學習,將來才能報效祖國,國家強大了才不會被外敵欺侮,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在他教育下,兒女們分別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國防大學)和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后分別在國防、部隊和衛生部門工作,而且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堅決不能讓子女搞“特殊化”
陳家兄妹回憶道,在小學階段,他們讀書是供給制,一切都由學校安排。上中學后,家離學校約有三站多路程(那時無公交車)。陳一新夫婦從不讓他們坐公家配給的公車,要求孩子們步行上學、放學。有一個星期六的下午,陳一新的司機有空,就自作主張地去學校接孩子。陳一新知道后,狠狠地批評了司機,并說:“不能讓孩子們搞‘特殊化,小孩子吃點苦有好處,更何況比起長征時期的小戰士,這簡直不算什么。”陳一新夫妻的生活非常簡樸,無論是吃還是穿,從不挑剔。凡是有好吃的,他們總是讓孩子們先吃。他們每天除上班外,其余時間多是看報、讀書、寫字,或在屋前屋后植樹、鋤草、栽花,有時也打打太極拳或下下棋。陳一新去世后,子女們在清點他的遺物時,除了發現幾套舊西裝、中山裝及換洗的衣物外,別無其他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