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日本時隔18年再一次修訂發行了《NHK日本語発音アクセント新辭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不同詞性的詞語聲調的新變化。面對此次聲調的最新變化,作者選取了復合名詞,對其聲調的現狀和變化傾向進行了分類和分析。
關鍵詞:日語 ;復合名詞;聲調;變化;傾向
2016年日本時隔18年再一次修訂發行了《NHK日本語発音アクセント新辭典》。作者在對日語系的本科生進行了初步考察后,發現被調查者普遍對新聲調詞典中復合名詞聲調的最新變化掌握的不夠好。因此面對此次日語聲調的新變化, 特別是日語中復合名詞的聲調,作者認為有必要對其變化現狀以及將來的變化傾向進行分析分類。
一、復合名詞定義
窪薗(1987)1曾將復合名詞分成兩類:復合化復合名詞和非復合化復合名詞。
復合化復合名詞
世代交代 セダイコ\ータイ
行方不明 ユクエ;:フ\メー
非復合化復合名詞
新舊交代 シ\ンキュー·コータイ-
消息不明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探討復合化復合名詞,以下簡稱為復合名詞。
二、因復合引起的聲調變化
復合名詞聲調最大的特征就是,復合會導致原本單獨的一個詞語聲調發生變化。例如,原為起伏型聲調的一個詞語,當它作為前部要素和另外一個詞語復合組成名詞時,就會失去下降的聲調;而原本是平板型聲調的一個詞語,當他作為后部要素和另一個詞復合時,后部要素的第一拍通常是下降的聲調。
例:世界 セ\カイ
記錄 キロク-
世界記錄 セカイキ\ロク
三、先行研究
(一)佐藤 大和 (1993)2
佐藤主要對共通語的聲調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他將「日本語アクセ ン ト」詞典中收錄的約6萬個詞語,錄入了計算機,再根據詞語的長短,語種(和語,漢語,外來語)以及語構成分別收集分析了其聲調類型。
(二)儀利古 幹雄(2011)
儀利古記述整理了2011年東京方言中的外來語復合名詞,發現了其聲調具有平板化的傾向,又對第二代東京方言使用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出以下結論:(1)與先行研究不同,年輕人群中使用的復合名詞聲調多為平板型;(2)說話者即使為年輕人,聲調的平板化也只發生在復合名詞的后部要素是重音節(1音節2拍)或詞尾特殊拍是鼻音的情況下。
(三)白勢 彩子(2014)
白勢將東京方言中復合名詞的聲調和語種相互聯系起來展開了調查。利用聲調詞典和自發發話的音聲語料庫進行了分析,得出了詞典和語料庫共通的結果,即語種為漢語的復合名詞聲調變化得更快。
(四)窪薗 晴夫(2016)
窪薗在2016年時,探討了鹿兒島方言的聲調變化,認為中老年齡人和年輕人的聲調是可以看出很大差異的,主張聲調類型由前者向后者變化是受東京方言(標準語)的影響。2017年,為驗證此主張,進行了方言問卷調查。得出的結果為:以「箸子」、「飴男」等為代表的新造詞的發音并不遵循傳統的復合法則,這種法則在東京方言的干涉下失去了效用。
(五)田中 伊式 (2017)
田中伊式認為由前部要素和后部要素組合形成的復合名詞,根據后部要素的不同,聲調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則性。主張根據后部要素拍數可以將之聲調分成三類,并且每一個分類都有各自的特點。
四、復合名詞最新變化
(一)根據后部要素拍數分類
根據2016年日本修訂發行的《NHK日本語発音アクセント新辭典》的調查研究,分析聲調類型的分布情況后發現,復合名詞確實如先行研究中所指出的具有一定的規則性。簡而言之,就是后部要素的拍數決定聲調的類型。因此可以將復合名詞的聲調類型大致分成以下幾類。
(1)后部要素為2拍以下
此類復合名詞大多數屬于前部末型(前部要素的最后一拍是聲調的核)
·后部要素為1拍
~醫 ~下 ~市 ~地 ~費
·后部要素為2拍
~歌 ~界 ~街 ~學 ~心
其中,也有一些復合名詞整體屬于平板型的例子。
·后部要素為1拍
~化 ~科 ~家 ~語 ~間
·后者要素為2拍
~色 ~顔 ~柄 ~性 ~人
(2)后部要素為3~4拍
后部要素為頭高或平板(或尾高)型時,復合后的復合名詞會變成后部一型。
~市場 ~援助 ~科學
但當后部要素原本為平板型(或尾高型)聲調時,也有一部分詞語變成了后部保存型聲調。
~保育所
(3)后部要素為5拍以上
基本上為后部保存型(保持原本的聲調不變)。
~委員會 ~注意報 ~文化財 ~物語
當然,其中也有復合詞整體變成平板型聲調的傾向。
~裁判所
(二)復雜的3~4拍詞聲調分布情況
如上記所述,后部要素為3~4拍時,聲調分布情況則比較復雜。原則上,對于原本的聲調為頭高、平板或尾高型的詞語來說,聲調的核會出現在后部要素的第一拍。但也有例外的情況,窪薗·伊藤(1997) 7指出,以“~保育所”為代表的“后部要素為3形態素的漢語”時,復合詞會保持原本的聲調,整體聲調變成平板型(一部分為尾高型)。
另外,當原本的聲調為中高型的詞語,可以再細分為以下三類:
(1)后部要素的第一拍是聲調的核
~案內 ~工場 ~材料 ~表現
(2)后部要素聲調的核位置不變
~自動車 ~事務所 ~作物 ~手続き
(3)同時具有上述兩種情況的后部要素(處于1和2之間的詞語)
~級數 ~件數 ~哲學 ~燃料
五、結語
在日語教育中,音聲教育特別是聲調教育可謂是不可忽視的一項。而目前對于中國日語學習者的聲調教育雖然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相信掌握新變化無論是對廣大日語學習者還是對從事日語教學的人都會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有重要的學習與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 窪薗 晴夫(1987)「日本語複合語の意味構造と韻律構造」南山大學編『アカテ?ミア 文學·語學編』43號: pp.25~62 .
[2] 佐藤 大和(1993)[共通語アクセントの成因分析] 日本音響學會誌 49(11),775-784,1993.
[3] 儀利古 幹雄(2011)[東京方言におけるアクセントの平板化 ― 外來語複合名詞アクセントの記述― ] 國立國語研究所論集 1,1-19,2011-05.
[4] 白勢 彩子(2014)[複合名詞のアクセントの変化と語種] 東京學蕓大學紀要. 人文社會科學系. I 66,1-6,2015-01-30.
[5] 窪薗 晴夫(2017)[鹿児島方言のアクセント変化:複合法則の崩壊 (西光義弘教授還暦記念號)] 神戸言語學論叢 (5),111-123,2007-12.
[6] 田中 伊式 (2017)[NHKアクセント辭典 “新辭典”への大改訂(7)複合名詞の発音とアクセント:『新辭典』のねらいとアクセント規則] 放送研究と調査 67(1),54-63,2017-01.
[7] 窪薗晴夫·伊藤順子(1997)「音韻構造から見た語と句の境界:複合名詞のアクセントの分析」音聲文法研究會編『文法と音聲I』くろしお出版:pp.147-166.
作者簡介:王凱男,大連外國語大學,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