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能力已被社會所關注,如何加強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能力成為了眾多從業人員新的研究課題。網絡時代資料信息資源仍然是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的主體。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欠缺等略勢,使得公共圖書館不能充分滿足大眾獲得知識、掌握信息的需求,成為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的最大阻力之一。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建設研究
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服務公益性的單位,給予全社會圖書借還、信息查詢等公益服務。然而,新時期讀者對公共圖書館的需求已不再只是單一的借還服務,圖書館更多承擔著信息傳播交流的平臺、文化品質提升和精神愉悅的載體,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能夠滿足不同讀者閱讀需求服務。知識信息獲取便捷,服務人員專業、高效成為了讀者對新時代圖書館的要求。因此,公共圖書館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創新拓展新的公共服務群團體工作體系,加強文化傳播能力建設,從而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文化服務需求。
公共圖書館是文化傳播與交流理想的平臺。公共圖書館作為世界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代公共圖書館其文化傳播職主要為向大眾開放,注重其教學作用; 隨著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人們對圖書館有了新的認知,公共圖書館成為民主社會政治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文化傳播職能也進入合理發展階段,保障大眾公共信息獲取平等,注重其公平獲取服務為主; 而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職能的多元化發展階段,繁榮的經濟為基礎、昌盛的文化為載體、開明政治為依托、發揮各自優勢,滿足各個需求。
圖書館是生產和儲藏信息的媒介,大眾不再滿足于傳統模式下圖書館只為讀者提供查讀文獻服務方式,在新時代噴井式信息流面前,不少用戶知識能力缺乏,不能快速準確的獲取所需的書籍信息。對于這樣問題,信息化服務在公共圖書館的悄然興起。為了給讀提供便捷信息獲取途徑,推出了網絡數字化信息的功能,其中包括書籍系統檢索、手機APP、數字閱讀等平臺。
儲藏社會文獻資源是圖書館重要職能之一,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以讀者需求為原則,以鄭州圖書館實際流通率為例,其小說文學類的讀物流通率較高,證明讀者閱讀小說較多,公共圖書館應該根據讀者實際需求增加采購流通率較高書籍種類。公共圖書館的分類對大眾而言比較簡單清楚,讀者都能較快地找到所需文獻資料。特別是網絡時代的來臨,公共圖書館可利用PC端和APP為讀者提供線上閱讀服務,滿足社會大眾文化信息需求。從而進一步加強圖書館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為其研究提供新的發展渠道。
公共圖書館服務包括館內服務、線上服務、網絡服務、數字檢索等,公共圖書館良好形象主要靠創新性、信息化的,群團體優質服務方式打造出來。現今,更多公共圖書館重視自身形象建設,比如成年人的知識講座、少年兒童的外語交流活動、特殊人群的愛心活動等。活動作為圖書館閱讀推廣主力軍,在推廣閱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讀者認可度也較高。
大眾慢慢發現公共圖書館不單單只是閱讀場所,因為書可以通過網絡、電子書等多種渠道看到。讀者越來越看重公共圖書館的場館設計,閱讀環境是否舒適、是否時尚、體驗感是否滿意,公共服務是否到位,都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內容。新時代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不只是提供書籍的多少來展開,而是服務群團體對知識服務是否精準到位而展開。
發揮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職能重視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中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要以公共圖書館厚厚的文化內涵、精良的硬件設置、優質的資料典藏、規范化的組織和科學化管理等形式文化傳播創造良好氛圍; 要通過新媒體網絡化使公共圖書館與時俱進,成為人類文明傳承的基礎力量; 為社會大眾提供良好的溝通媒介,使民眾在圖書館中享受知識,體驗不同的文化樂趣。
公共圖書館作為信息儲存的重要場所,信息共享以及文獻文化的傳播有利于推廣全民學習,培養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公共圖書館對于公共文化服務及傳播啟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圖書館書籍的藏儲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眾群眾閱讀的興趣,滿足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公共圖書館的開放服務給大眾提供了良好學習的平臺,有效的促進民眾的閱讀風氣,對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具有深遠的影響。
文化資源傳播的重要途徑是社會民眾對文獻資料的閱讀,公共圖書館除了作為信息資源的保存機構,更多的承擔著提供大眾閱讀服務的場所。在各城市重視文化建設的同時,新型公共圖書館會作為地標性建筑加以建設,其占地面積較大,造型設計獨特,不乏帶有城市文化元素加入其中,為社會大眾提供了舒適現場閱讀環境,促進了濃厚的閱讀氛圍。而且公共圖書館是國家政府公益性質的,不收取任何費用。相比于書店,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更為舒適,不對讀者復印、抄寫文獻資料等作出限制,并通過舉辦各種公益講座使大眾近距離了解掌握不同的文化知識,充分利用文獻資源,實現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的初衷。
在公共文化服務及知識文化傳播中,優秀的圖書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超前的管理模式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標桿,向高級圖書館學習他們的管理模式,多進行文化的交流與溝通,有助小型公共圖書館科學管理,促進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及文化傳播的實現。加強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能力建設,首先公共圖書館應重視信息傳播和文化傳播兩個方面,文化傳播重點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要以文化為基礎向社會傳播; 信息傳播主要注重實效性、實用性、特定性等條件,以基礎性信息為專題數據向社會傳播。公共圖書館對各種文獻流通使用情況有著深入的了解,有利于統計數據和大眾需求,研究社會文化動向,分析社會文化水平,可為各領域研究提供參考資料,指引社會文化信息的應用與傳播,從而有效的加強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能力。
我國是世界唯一一個沒有文化斷層文明古國,璀璨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文化財富,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知識文化傳播平臺,通過公共服務群團體將歷史文化資料收集整理,進行優化保存,有助于歷史文化的保護。通過圖書館集中收藏各類中外文獻資料,有助于增加文化傳播建設能力,大眾可在閱讀中感受人類歷史文化的內涵,提升自己知識儲備。
圖書館作為人類文明傳承的載體,享有豐富的文獻資料和文化內涵,這些傳承下來的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精髓和碩果,這些珍貴的人類遺產是其他文化傳播機構不可代替的。公共圖書館優點在于通過科合理的資料存儲及管理,使資源有效合理的使用,促進各國各地區文化和信息的交融傳播。知識會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不斷充實,圖書館也會因為知識不斷的擴充而一直進步,公共圖書館會始終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媒介、知識載體在人類文明中傳播。
提高市社會大眾鑒賞水平有利于文化傳播,同時文化傳播有助于社會大眾提高鑒賞水平,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機構,不應該局限于傳統的書刊借閱、在館閱讀,公共圖書館更應該通過新型流動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等延伸服務走出去,網絡圖書館、微信閱讀等數字閱讀服務,資源共享等方式提供多元化服務,充分利用新科技,實現立體化文化服務體系,對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擴大其受眾群體。
在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及文化傳播中,公共服務群團體無償性是重要的體現。公共圖書館是知識文化重要傳播媒介,它不同于營利性的書店,是為大眾免費開放的,為民眾提供良好的文化學習場所。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機構,啟到為大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作用,為民眾提供較好的文化環境,有利于社會大眾文化素質的提升。
傳統的圖書館公共服務依托圖書館本身工作人員進行有限的服務,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單單只依靠圖書館本身已比較吃力,難以全面滿足人們所需的知識文化需求,新時代應該打破傳統的公共服務人員構架,求新求變,創新出公共服務團體人員職業多元化、公共服務方法系統化、公共服務項目多樣化等創新點,通過公共服務團體人員不同職業對本職業知識了解程度的優勢,更能有針對性的服務好所需相關知識的讀者,通過公共服務方法的系統化更能科學有效的節約被服務對象的搜索查找時長,通過公共服務項目的多樣化,更能與時俱進,吸引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新讀者參與知識閱讀,從而達到長期穩定有效的擴大閱讀群體,培養全民閱讀良好習慣,最終達到其研究應用價值。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重要機構的公共圖書館,應通過服務創新、資源優化等方式最大限度發揮其文化傳播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國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公共圖書館發展——《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解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4.
[2] 林德義.論大眾文化在圖書館公共文化空間中的傳播發展[J].新世紀圖書館,2015,3
[3] 范并思.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5
[4] 閆石.互聯網環境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路徑研究[J].科技傳播,2015,11.
作者簡介:呂明(1988.08- ),男,河南鄭州人,鄭州圖書館,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