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嬌
【摘 要】《竹取物語》和“嫦娥奔月”作為各自民族的神話故事流傳至今。這兩部故事在很多方面頗為相似,而且其中都提及了“月”。本文以“月”為切入點,分析兩部神話傳說中“月”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關鍵詞】竹取物語;嫦娥奔月;月
中圖分類號:I276.3;I10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1-0233-01
《竹取物語》成立于平安時代初期,是日本現存最早的物語。“嫦娥奔月”是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這兩個故事之間雖極為相似,但是受日本和中國獨特的民族文化的影響,兩個神話故事又有所差異。本文主要分析兩部神話故事中“月”的異同點。
一、中國和日本的“月”
(一)中國的“月”。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月”有著特別的情結。作家們更是對“月”情有獨鐘。關于“月”的文學佳作可謂是數不勝數。追本溯源,中國早從《詩經》開始詠嘆月亮。從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再到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詩賦至今仍然廣為傳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月”具有獨特的內涵。古人經常借“月”詠情,表達對故鄉的思念,抒發對愛人的相思等。現在,仍然保留著在中秋佳節,親人團聚并吃月餅賞月的習俗。
(二)日本的“月”。日本也是同樣。從萬葉時代開始,日本人就借用“月”表達自己細膩豐富的情感。在日語中,關于月盈月虧的形狀、月亮的亮度、時間、位置,都有不同的描繪詞語,從中可以窺探出日本人對于月亮的喜愛。以“月”為題材的文學詩詞也數量頗豐。夏目漱石曾經用“今晚的月色真美”,隱晦地表達男孩對女孩的告白,堪稱經典。在日本,每年的舊歷8月15日,仍然傳承舉辦賞月宴的風俗習慣。
二、《竹取物語》和“嫦娥奔月”中的“月”
(一)相同點
1.寂寥卻永生的月宮
中國典籍《淮南子》第6卷中記載:“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續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從以上史籍來看,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喝了后羿從西王母那里拿到的長生不老之藥,一個人飛向了月宮。但是月宮(廣寒宮)孤寂,嘗試了各種方法想要重新回到人間。眾所周知,月宮是永生的,是神仙生活的世界,被大家所向往。但是,在這樣美好的世界里,嫦娥卻很寂寞,念及凡間的人和愛情。由此可見,月宮雖然能永生,但卻是孤寂的。
《竹取物語》中也有類似的情節,輝夜姬說:“月都之上也有我的父母。此次重返月宮我并不感到開心,只有無限悲傷,即便如此,卻不能天隨人愿。”并且也提到了“不死之藥”。此前,輝夜姬因為在月都犯了錯誤,便讓她降生到凡間。現在,輝夜姬長久以來與竹翁夫婦生活在一起,被兩位當成親生女兒一樣寵愛。如今,雖然月都的父母前來迎接自己,但是輝夜姬并不想回到月都。凡間的溫情、竹翁夫婦的寵愛與月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出了月都雖是永生的卻很孤寂。
2.十五夜的“月”
“嫦娥奔月”之中這樣記載:“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其誠,允娥于月圓之日與羿會于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每年八月十五的夜里,嫦娥回到凡間,與丈夫后羿團聚,并且在第二天天亮之前返回月宮。人們聽聞嫦娥成仙,便在這一天在月下擺上美食,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
《竹取物語》中記載著:“在十五之夜,輝夜姬和前來迎接自己的天人們一起升天,回到了月都。” “嫦娥奔月”的傳說遠遠早于《竹取物語》的成書時間,而且從人物形象、情節的設置,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學者們認為,中國的“嫦娥奔月”傳說傳到日本后,被日本民族所接受,但同時,在獨特的日本文化下,“嫦娥奔月”的故事又進行了演變。
(二)不同點
《竹取物語》中有這樣一段記述:就這樣,皇帝和輝夜姬相互安慰,三年過去了。從那年的春天伊始起,輝夜姬望著皎潔的月亮,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有人阻止輝夜姬說“望月是不吉利的”,即便如此,輝夜姬還是偷偷地望著月亮痛哭流涕。從此處可以看出,在古代,日本人將望月視為一種不吉利的表現,望月被當成是一種禁忌。渡邊秀夫在研究中指出,在古代的日本,月亮與天皇密切相關。而且,由于人們懼怕發光發亮的東西,所以月亮對于人們來說是一種特別的存在。因此,望月開始被當成是一種禁忌。
“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升入月宮后,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在院子里都為善良的嫦娥擺上她喜歡吃的東西,遙遙望著月亮替她祈福。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嫦娥奔月”的傳說,還是從《靜夜思》《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水調歌頭·明夜幾時有》的歌詞詩賦,都可以看出中國的古人對于月亮的情懷,古人們常常借“望月”來敘事、抒懷 、詠人。
從這一點來看,古代,中日兩國對于“望月”又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竹取物語》和“嫦娥奔月”都是兩國著名的神話傳說,一直流傳至今。關于“月”的概念,兩部神話傳說中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可以看出中日兩國的不同文化對于文學作品、神話等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小林保治,劉瑞芝.日本古典文學讀本[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pp.18-21.
[2]袁珂.中國神話資料萃編[M].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pp.234.
[3]曹儀婕.論竹取物語的奔月情節[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015:pp.27-29.
[4]李海蓉.中日“奔月”神話比較研究——通過與中國嫦娥奔月傳說的比較看《竹取物語》[J].文學語言學研究考試周刊,2009:pp.6-7.
[5]渡辺秀夫.詩歌の森[M].大修館書店,1995:pp.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