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 張樹楠
【摘 要】隨著網絡的發展,小屏時代的到來,各大音頻平臺的活躍,廣播劇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了很多人新的娛樂形式,使得廣播劇重新散發出磅礴的生命力。近年來,網絡小說大IP不斷涌現,其中蘊含了極大的生命力,而作為依附網絡小說生長的網絡廣播劇也隨之受益,開拓了新的發展。本文主要對網絡廣播劇及其未來可發展性做研究。
【關鍵詞】網絡廣播劇;IP;音頻平臺;商業化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1-0238-01
一、網絡廣播劇的定義
網絡廣播劇即在網絡上傳播的廣播劇,廣播劇是指運用有聲語言,通過聲音場景搭建展現劇情的一種藝術形式。
廣播劇自1924年誕生,經歷了幾重起伏。廣播劇在誕生之初受到大家的廣泛好評,但是隨著電視的誕生,這一藝術形式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就如同互聯網對電視的沖擊一樣,同樣的,廣播劇也經歷了自身的創新改革,出現了多種新的形式的廣播劇,使得廣播劇的發展多了很多方向,也有了更多可能。廣播劇突破了文學作品只能依靠文字存在的限制,在賦予了文學作品更加豐富的韻味和魅力的同時,仍然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與二元形式和多元媒體相比,廣播劇并不遜色多少,依然存在他獨有的優勢。雖然廣播劇不是直觀造型藝術,但其獨特的審美個性決定了其存在的意義,它所體現的主觀內在情感的渲染力是無限的。
二、網絡廣播劇的分類
網絡廣播劇的分類非常細致,主要基于廣播劇看不到這一特性,能夠便于聽眾在題材等方面進行選擇,避免聽到自己不喜歡的類型。也因此劇組在發劇時都會在劇名前添加很多前綴,以此來提醒觀眾避雷。
網絡廣播劇按劇本可以分為原創劇本和改編劇本。原創劇本即劇本由編劇直接創作,沒有小說原著的;改編劇本即劇本本身有小說原著,編劇在原著基礎上進行合理改編形成的劇本。這種一般需要獲得作者的版權授予。
網絡廣播劇按年代可以分為現代廣播劇、古風廣播劇和民國廣播劇?,F代廣播劇顧名思義就是在現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古風廣播劇是指故事發生在古代背景下;民國廣播劇指故事發生在近代民國背景下。
網絡廣播劇按播出方式可以分為全一期廣播劇、多期廣播劇和多季廣播劇。全一期廣播劇就是指這一故事在一期中結局的劇;多期廣播劇是指兩期及以上但又不是分為幾季的??;多季廣播劇是指由多個單元組成的廣播劇。多季廣播劇是近兩年由專業團隊制作有償廣播劇以來逐漸出現的,普遍制作周期短,能夠在連續一季的制作中保持周更或者短時制作,明顯區別于多期廣播劇的長制作周期。
網絡廣播劇按取向可以分純愛廣播?。˙L)、百合廣播?。℅L)、言情廣播?。˙G)和全年齡廣播劇。
除了以上這些分類方式外,還可以根據情況詳細分為各種類型。
三、網絡廣播劇的發展性
在我國,廣播劇創作始于20世紀30年代,在過去廣播劇并沒有真的在我國散發它的魅力。在發展初期,因為技術的不足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并沒有多少人真的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一藝術,后來人們生活水平上去了,當大眾有時間去休閑娛樂時,電視已經成為了新的娛樂形式,它直觀,簡單易懂,更快捷,就如同現在的小視頻一樣,當出現了更容易理解的休閑形式時,人們更愿意去接受。廣播劇發展至今,甚至有很多人是一部廣播劇也沒有聽過的。
廣播劇在中國開始散發活力是在21世紀網絡興起以后。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音頻平臺出現,最早有廣播劇專欄的是喜馬拉雅FM、荔枝FM,到后來平臺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主打廣播劇的貓耳FM?,F在,網絡廣播劇已經發展到由平臺購買版權,專業的配音工作室制作,聽眾直接在平臺付費收聽。由以前的完全由業余愛好者制作,聽眾免費下載到現在的免費與精品共存,網絡廣播劇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的迅速,其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
廣播劇作為蘊含了戲劇特征的綜合聲音藝術,在媒介多元的傳播環境下,有它特有的生命力。第一,廣播劇具有良好的陪伴特性。第二,當代受眾生活節奏較快,很多人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小說,這限制了當代人的想象力,而廣播劇恰好可以拓展這方面能力的同時又不枯燥。第三,廣播劇相對于其他具有故事性、表演性的可視藝術而言,制作手段較簡單、制作成本較低,有更廣闊的自媒體制作的群眾基礎。第四,由于廣播劇制作周期短,更容易成為其他知名小說、電視劇、電影等IP的衍生品,且這一商機已經被啟用。但是其最為明顯的缺點就是制作形式單一。
現在雖然已經改變了以前單純由網友自發制作的形式,加入了音頻平臺與配音工作室合作的精品商業制作模式。但是這種完全由受眾購買的盈利模式并沒有做到真正的商業化,網絡廣播劇的商業化之路還有很長,需要經過市場的各種嘗試才能發揮出其真正的活力。
“互聯網+”時代下的網絡廣播劇的發展潛力是無限大的,在粉絲經濟、娛樂經濟流行的當下,網絡廣播劇有著巨大的潛力,蘊藏著勃勃生機。其商業價值已經嶄露頭角,未來必將成為國民重要的休閑娛樂形式之一。但是發展潛力大說明它現在能力的不足,其現在仍存在著小眾,發展單一,商業化不足等各種顯而易見的缺點,急需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曾旸.中國現代網絡配音研究——網絡廣播劇創作[J].新聞傳播,2018(16):17-18.
[2]姚萌.中國網絡廣播劇發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7.
[3]方正.網絡廣播劇二次元化的發展和生存態勢研究[D].安徽大學,2018.
[4]戰夢梅.聲音付費模式的豐富和轉型[J].北方傳媒研究,2018(01):64-66.
[5]楊星.淺論廣播劇中聲音真實感的再現[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7):11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