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 朱光
【摘要】目的 探析胸部疾病治療中運用微創小切口術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胸外科疾病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采用全胸腔鏡手術,觀察組實施單孔胸腔鏡小切口手術,對比兩種手術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引流時間、VAS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創小切口手術對患者組織損傷顯著降低,患者術后應激反應減少,治療胸部疾病療效顯著。
【關鍵詞】微創;小切口;胸部疾?。恍g中出血量;住院時間
【中圖分類號】R6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2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est diseases
WANG Han,ZHU Guang
(Zhengzhou University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Henan Zhengzhou 47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diseases.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ic surgery were selected, 34 of whom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 34 were treated with total thoracoscopic surgery and the other 34 were treated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results of the two oper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blood loss,drainage time,VAS scor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issue injury and stress response after operation, and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hest diseases.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Small incisions;Chest diseases;Number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隨著醫療技術與微創手術不斷發展和創新,微創手術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絕大多數胸部疾病治療都可以運用腔鏡完成,如肺癌、肺葉切除、食管癌根治等,而微創手術也逐漸成為胸外科的常用治療手段之一。在本研究中,對比全胸腔鏡手術與微創小切口手術的臨床應用差異,現將具體情況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胸外科疾病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42.39±1.48)歲,疾病類型:12例肺癌,8例膿胸,12例急性外傷性血氣胸,2例胸膜轉移癌;對照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43.12±1.67)歲,疾病類型:10例肺癌,9例膿胸,13例急性外傷性血氣胸,2例胸膜轉移癌。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案
觀察組患者采用單孔胸腔鏡小切口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則實施全胸腔鏡手術,手術后均給予患者常規抗感染、水電解平衡糾正等對癥治療,手術具體方法如下。
(1)單孔胸腔鏡小切口手術:患者氣管插管麻醉后,行健側單肺通氣。在其第6肋間腋中線處開一手術切口,并置入長度約為2 cm的硅膠切口保護器。分離胸腔內粘連后為患者探查胸腔,手術過程中若出現粘連帶出血情況,應當立即給予患者鈦夾夾閉出血血管止血。手術結束后,切口處常規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引流。
(2)全胸腔鏡手術:患者氣管插管麻醉后,行健側單肺通氣,從而調整患者健側90°臥位,患側上肢外展90°并固定。于腋中線第7/8肋間處做一5 cm左右的切口,置入電視胸腔鏡,作為觀察孔;再于患者第3~5肋間做一
3~5 cm的切口為主操作孔;最后于腋后線和肩胛下線間做一1.5 cm左右切口為副操作孔。手術過程均于電視監視頻下完成,手術結束后以觀察口為胸腔閉式引流口。
1.3 觀察指標
統計并對比兩組術中出血量、引流時間、VAS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以評價兩種術式的臨床應用價值。其中,VAS評分主要采用疼痛視覺模糊評分法,設置其評價總分為10分,評分越低,說明疼痛越輕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引流時間、VAS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41.55±7.28)mL、(2.16±0.33)d、(3.12±0.80)分、(7.83±1.32)d,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引流時間、VAS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62.49±8.14)mL、(3.72±0.38)d、(5.61±0.59)分、(13.64±1.27)d。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其VAS評分明顯降低,且引流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9、3.86、4.62、4.20,P<0.05)。
3 討 論
微創技術在當前臨床胸外科疾病治療工作中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開胸手術相比,微創胸腔鏡手術具有切口小、手術時間短、無需切開肋骨以及患者術后恢復較快的優勢,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胸外科中,約95%的疾病可采用微創手術治療。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更微創的單孔胸腔鏡小切口手術方法的出現無疑更強化了微創手術的特點,在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全胸腔鏡手術,觀察組實施單孔胸腔鏡小切口手術,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其VAS評分明顯降低,且引流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微創小切口手術對患者組織損傷情況顯著降低,有效減少了患者術后應激反應。
綜上可知,采用微創小切口手術治療胸部疾病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湯 敏,姜兆磊,梅 舉,等.微創左胸小切口全動脈化多支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應用體會[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7,33(01):32-35.
[2] 曾廷杰,張華旦,黃固山,等.腹腔鏡下輔助胸外科手術器械在微創手術中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6,33(05):
871-872.
[3] 許世寧.電視胸腔鏡手術切除后縱膈良性神經源性腫瘤療效及手術體會[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5,21(1):86-87.
[4] 劉倫旭,劉成武,朱云柯,等.胸腔鏡無抓持整塊縱隔淋巴結切除[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5,22(1):1-3.
[5] 劉 濤,馮 旭.單孔胸腔鏡手術在治療胸部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微創醫學,2017,120168-71
[6] 李廣旭,武永廣,宋平平,等.單操作孔全胸腔鏡手術在胸部腫瘤手術中的應用分析[J].癌癥進展,2014,(3):268-271.
[7] 王 君,徐美清.單中心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200例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20(1):19-2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