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江
【摘要】目的 對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療效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卡維地洛聯合吲達帕胺)與實驗組(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效果較為理想,且得到了患者與臨床的認可,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卡維地洛;替米沙坦;頑固性高血壓;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1
頑固性高血壓在臨床中也稱為難治性高血壓,因長期血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增加了心腦血管的發生率,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下文分析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15例。其中,對照組男8例,女7例,年齡50~72歲,平均(61.0±7.6)歲;實驗組男10例,女5例,年齡50~74歲,平均(62.0±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卡維地洛聯合吲達帕胺進行治療:卡維地洛每次服用劑量為5 mg,每天2次;吲達帕胺每次服用劑量為
1.5 mg,每天1次。在治療7 d后當患者血壓仍沒有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時增加藥物使用劑量,卡維地洛每次服用劑量為10 mg,每天2次;吲達帕胺每次服用劑量為1.5 mg,每天1次。在治療14 d后當患者血壓仍沒有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時增加藥物使用劑量,卡維地洛每次服用劑量為15 mg,每天2次;吲達帕胺每次服用劑量為2.5 mg,每天1次。
1.2.2 實驗組
予以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進行治療:卡維地洛每次服用的劑量為5mg,每天2次;替米沙坦每次服用劑量
為40 mg,每天1次。在治療7 d后當患者血壓仍沒有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時增加藥物使用劑量,卡維地洛每次服用的劑量為10 mg,每天2次;替米沙坦每次服用劑量為40 mg,每天1次。在治療14 d后當患者血壓仍沒有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時增加藥物使用劑量,卡維地洛每次服用的劑量為15 mg,每天2次;替米沙坦每次服用劑量為90 mg,每天1次。
1.3 療效判定標準[2]
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臨床體征徹底消失,血壓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臨床體征有所好轉,血壓部分恢復正常;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臨床體征、血壓改善輕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15例患者治療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分別為33.3%(5例)、26.7%(4例)、40.0%(6例)、60.0%(9例),實驗組15例患者治療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分別為60.0%(9例)、33.3%(5例)、6.7%(1例)、93.3%(14例),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因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高血壓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臨床對頑固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還沒有統一的定論,普遍認為與胰島素抵抗、血糖水平異常有著一定的關系[3]。頑固性高血壓的治療較為困難,因此臨床在治療時通常采取聯合用藥方式,聯合用藥不僅可有效的降低血壓水平,更不會對機體臟器造成嚴重的影響。
通過此次研究證實,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效果較為理想。卡維地洛為第三代β受體阻滯劑,臨床將其用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疾病中,阻斷β1、β2受體,拮抗α受體,從而降低血壓。此外卡維地洛也消退患者左心室肥厚癥狀,進而改善舒張功能,保護腎功能,降低血壓,改善胰島素抵抗現象。替米沙坦為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有著較高的谷峰比值,更不會影響血脂與血糖的代謝,其效果與胰島素增敏劑吡格列酮的化學結構比較相似。替米沙坦藥物持續時間超過24 h,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患者依從性比較高。
綜上所述,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效果較為理想,且得到患者與臨床的認可,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 立,王志偉.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與卡維地洛聯合吲達帕胺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臨床效果比較[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8):96,99.
[2] 王永姣,姜月紅.頑固性高血壓藥物治療的療效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8):3665-3665,3668.
[3] 張建東.卡維地洛聯合替米沙坦對高血壓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8):82-8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