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霞 師秀芳 蘇曉光
【摘要】目的 對耳聾耳鳴伴抑郁焦慮患者實施護理預案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診療的100例耳聾耳鳴伴抑郁焦慮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一般對象,并通過隨機的方式將入選對象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護理預案。對兩組SAS評分、SDS評分以及氣導聽閾值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的SAS評分、SDS評分以及氣導聽閾值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有顯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耳聾耳鳴伴有抑郁焦慮患者采取護理預案能夠提升護理效果,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值得推廣。
【關鍵詞】耳聾耳鳴;抑郁焦慮;護理預案;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1
耳聾耳鳴患者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明確,相關研究人員表明可能與微循環存在密切的關系,但耳聾耳鳴癥狀出現后,繼發抑郁焦慮癥狀是常見的臨床現象,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聽力受阻而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癥候,針對耳聾耳鳴伴有抑郁焦慮癥狀的患者,應該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護理預案能夠從患者實際出發,并具有預見性的采取一系列護理措施,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擇取我院診療的100例耳聾耳鳴伴抑郁焦慮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一般
對象,并對護理預案的實施效果進行探究,現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診療的100例耳聾耳鳴伴抑郁焦慮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一般對象,并通過隨機的方式將入選對象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27~64歲,平均(40.38±2.64)歲。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8~65歲,平均(40.27±2.59)歲。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并已將知情同意書簽署。兩組經一般
資料對比未出現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主要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擴血管、活血化瘀、解痙、改善耳內微循環等常規治療,并對患者進行電測聽力檢測。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以此為基礎實施護理預案,主要方法如下:
(1)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掌握對耳聾耳鳴伴有抑郁焦慮患者的護理技巧,對于相應的藥物治療,護理人員應該掌握好藥物的正確劑量和
不良反應等相關常識,并制定好緊急意外事件的處理預案。
(2)由于患者存在耳聾耳鳴癥狀,溝通比較困難,因此,護理人員應該事前準備好與患者溝通的方式,例如通過識字溝通、微信溝通等,從而使護患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得到保證。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選擇的觀察指標為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1]評分以及氣導聽閾值[2]。
1.4 統計學方法
本院在數據統計方面使用的軟件版本為SPSS 20.0,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顯性差異出現時,統計學意義較為突出,P<0.05。
2 結 果
2.1 兩組SAS、SDS評分對比
如表1所示,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有顯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耳聾耳鳴屬于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癥狀,對患得此癥狀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從而在護理過程中提升患者的舒適性,但當患者患得此癥時,通常會伴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主要來源于經濟壓力和治療壓力,從而形成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研究人員表明,針對患者采取護理預案,不僅能夠節約護理時間,提升護理效率,還會因準備充分而改善護理質量,因此,護理預案已經在臨床中得到一致認可。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通過實施護理預案,其SAS、SDS評分以及氣導聽閾值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有顯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護理預案的實施效果比較明顯。
參考文獻
[1] 陶海霞,王 磊.實施護理干預對緩解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2):123-124.
[2] 李愛梅.護理干預對于緩解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34):120.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