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丹
【摘要】目的 對小兒癲癇患兒采取循證護理干預,并分析其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進行治療的82例小兒癲癇患兒,將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41例,采取循證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患兒總依從率為90.24%,對照組為73.17%,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小兒癲癇患兒采取循證護理干預能夠提升其依從性,確保患兒能夠順利完成治療。
【關鍵詞】小兒癲癇;循證護理;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1
小兒癲癇是一種病因復雜的神經系統綜合征,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藥物、物理療法等治療小兒癲癇,大部分患兒病情均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治療期間,需要配合精細的護理干預,確保患兒按時、按量用藥,提高護理效果。本文將對小兒癲癇患兒采取循證護理干預,并分析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進行治療的82例小兒癲癇患兒。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41例,男15例,女26例,年齡4~13歲,平均7歲。對照組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齡4~12歲,平均8歲。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采取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提出循證問題:對患兒的發作期間生命體征監測方法、腦水腫預防、抽搐控制、呼吸道護理、家長配合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循證問題;(2)查找循證證據: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總結臨床護理經驗,確定循證證據,并以此為依據制定護理方案;(3)循證護理:為確保及時、有效控制患兒抽搐,應給予地西泮靜脈注射,緩慢推注;對腦組織缺氧患兒,應給予冰枕降溫、高流量吸氧、快速輸注甘露醇;加強呼吸道管理,及時清除患兒氣道內分泌物,預防舌咬傷、舌后墜;加強生命體征監測,掌握患兒血氧飽和度、呼吸、心率等變化;為患兒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減少不良刺激;及時告知家長患兒情況,并引導家長配合;給予家長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小兒癲癇相關知識、緊急處理辦法,明確遵醫用藥的重要性;對年齡較小患兒可播放動畫片,擺放患兒喜歡的玩具,減輕患兒的緊張情況;(4)反饋改進:定期組織小組會議,針對護
理中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改進意見,不斷優化護理方案。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的依從性,將其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幾個等級,總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1]。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21.0進行數據處理,總依從率等計數資料采取(%)表示,使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兒總依從率為90.24%,對照組為73.17%,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癲癇是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據調查顯示[2],兒童時期初始發病比例約為50%。該病治療時間較長,需要長期用藥治療,在治療期間常出現由于依從性差、恐懼藥物副作用、重視程度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擅自減藥、停藥行為,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復,增加了患兒痛苦[3]。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應對患兒及家長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確保治療方案能夠順利執行。
循證護理是以科學研究成果及臨床實踐經驗為基礎,結合患者護理需求及期望,制定的具備循證醫學證據的護理方案[4]。通過提出循證問題并查找證據,總結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充分考慮醫院具體情況及護士護理技能,科學、審慎的制定護理方案,最大限度的滿足患兒及家長的護理需求[5]。分析發現,癲癇患兒病情發作期間護理重點主要包括抽搐控制、腦組織缺氧預防、體征監測、消除水腫、預防舌后墜、窒息等,且家長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其護理配合及患兒治療依從性,因此,應針對上述問題改進護理措施。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顯示了循證護理干預的應用優勢。
綜上所述,對小兒癲癇患兒采取循證護理干預能夠提升其依從性,確保患兒能夠順利完成治療。
參考文獻
[1] 弋蒙蒙.小兒癲癇護理中運用健康教育的臨床價值[J].臨床研究,2018,26(12):153-154.
[2] 王桂銀.小兒癲癇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1):191-192.
[3] 王 瑩.對小兒癲癇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J].臨床研究,2018,26(11):189-190.
[4] 章文娟,莊 云.全面護理方式對小兒癲癇護理工作的作用分析[J].系統醫學,2018,3(19):184-186.
[5] 蒙 燕.小兒癲癇應用循證護理干預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4):114-116+12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