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要】目的 研究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對慢阻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接受治療的134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7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則接受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干預兩個月后,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和自我管理評測。結果 兩組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社交能力(43.53±5.01)、生理狀態(49.12±3.91)、精神狀態(46.74±7.13)增高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各項自我控制能力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自我控制能力評分包括抗拒(1.12±0.23)、恐懼(1.52±0.63)、憂慮(1.21±0.24)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給予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能夠促進患者養成健康行為,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慢性阻塞肺疾病;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自我護理;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2
慢性阻塞肺疾病是以氣管中氣體受限為特征的疾病,四十歲以上是高發群體,且致死率高。患者患有該疾病時,由于病情的反復發作導致患者情緒易變不穩定,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故需采取針對性措施干預。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是一種優質的管理模式,將護理工作延伸到家庭,有利于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1]。本研究通過對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進行家庭跟進式護理,研究其對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接受治療的134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7例。觀察組中男34例,女33例;年齡42~65歲,平均(53.23±3.44)歲;病程2~8年,平均(5.23±1.22)年;學歷:初中及以下學歷25例,高中至大學(包括大專)21例,大學及以上人數21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33例;年齡43~65歲,平均(53.74±3.50)歲;病程2~9年,平均(5.81±1.20)年;學歷:初中及以下學歷23例,高中至大學(包括大專)22例,大學及以上人數22例。兩組在基線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用藥指導,并講解出現呼吸困難時采取的正確緊急措施等應對方式。觀察組則給予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培訓。要想充分發揮家庭護理管理的作用,需要充分借助患者家屬的幫助和支持,從而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重點向家屬講解慢阻肺的發病原理、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家屬對慢阻肺的認識以及健康意識,同時提高家屬的護理管理能力。其次家屬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擔負起監督患者的責任,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調整飲食結構,關注患者的營養補充情況,囑咐其進食高維生素、高纖維、高營養且清淡、易消化的流速、半流食,緊張食用高脂肪、辛辣、油炸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飲水,并監督患者戒煙戒酒,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2]。另外,家屬還需要定期陪同患者對肺功能進行檢測,發現肺功能嚴重異常時及時聯系醫生進行處理。家屬還可以陪同患者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散步等。最后,家屬要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懷,紓解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使患者安心養病。兩組均持續干預兩個月后評估效果。
1.3 觀察指標
(1)評估2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社交能力、生理狀態以及精神狀態三方面,評分總分為5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佳。(2)評估2組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分值介于0~5分,其中0分表示自控能力優;1~2分提示自控能力良;3~5分提示自控能力差。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如表1所示,兩組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社交能力(43.53±5.01)、生理狀態(49.12±3.91)、精神狀態(46.74±7.13)增高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控制能力比較
如表2所示,兩組干預后各項自我控制能力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自我控制能力評分包括抗拒(1.12±0.23)、恐懼(1.52±0.63)、憂慮(1.21±0.24)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隨著我國城市環境污染的加劇,特別是空氣污染的加劇,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其中慢性阻塞肺疾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且有升高的趨勢。因該病病情具有反復性,患者容易表現出憂郁、恐懼、自我否定、自我封閉、抗拒等心理行為,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此類行為甚至可導致患者的社交行為受限、交流能力下降,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3]。COPD對于患者而言,會因為病理生理的改變而導致通氣和換氣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影響患者的呼吸,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氣道堵塞,肺及胸廓收縮力下降等問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家庭跟進式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以家庭為單位,該模式重視患者及家屬參與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強調家庭作為臨床教育者、支持者、協調者的作用,遵循的原則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治療需要和患者需求推動有針對性的護理活動,制訂合理可行的目標。該模式借助患者家庭成員的幫助,將護理延伸到家庭當中,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預后康復。本次研究中,兩組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增高,且觀察組增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究其原因是因為健康教育從不同階段予以患者實施不同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在治療每一階段中均得到全面的指導,掌握相關知識,從而能夠及時糾正自身不良習慣及情緒。結果另顯示,兩組干預后各項自我控制能力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健康行為改善效果更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通過開展階段性健康教育,可以針對性地幫助患者了解更多知識,讓其全面了解病情,進而有利于促進其建立健康、科學的理念,積極主動調整生活方式及心理狀態,更有助于促進機體快速康復,均體現了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對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均有積極的作用[4]。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給予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能夠促進患者養成健康行為,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田文艷,陸 皓,曹 健,等.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對高原基層部隊官兵吸氧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2):1506-1509.
[2] 劉 甜,劉 杏,李勝玲,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社區家庭訪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遵從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5):629-634.
[3] 陳曉紅,徐九云,王 娟.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對乳腺癌術后病人康復行為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7):993-997.
[4] 李 娟,郭廣亞,周 莉.跨理論模型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5,31(8):773-77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