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偉 潘夢蘭 劉婉雨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降低危重患者院內轉運質量中的作用,確保患者轉運安全。方法 2018年2月~8月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設計危重患者轉運質量查檢表進行現狀調查、原因分析、設定目標、對策擬定、對策實施、效果檢查及效果維持等程序,開展品管圈活動,比較危重患者轉運質量缺陷改善前后目標改善情況。結果 危重患者院內轉運質量缺陷率由改善前的30%降至改善后的14%。結論 采取品管圈活動后,范了急診危重患者轉運的管理,完善轉運流程及轉運交接單,更是強化了各個科室之間的聯系,規范了轉運工作的科學性,更是增加了護士的責任感,保證轉運安全。
【關鍵詞】品管圈;危重癥患者;轉運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9..02
品質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也被成為品管圈或QCC,是指在相同的場所、相同的人群自發組成的一支團隊[1],一般5-12人組成一個小組,應用品管工具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關鍵性問題以達到改善目標。急診科收治的是危重癥患者,患者到達急診經過相應的診斷與治療后需要實施院內轉運,在轉運的過程中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極易發生風險事件。由急診轉運至院內的時間比較短,但是存在的風險比較大[2]。我科于2018年2月1日~8月10日,針對急診科危重癥患者安全轉運問題,開展了以“救護圈”為圈名,“降低危重患者院內轉運質量缺陷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品管圈概況
1.1 圈名
“救護圈”喻意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急診以救護生命為第一要任,以患者的安全為首要目標,提高患者的安全轉運,確保生命質量。
1.2 人員組成
市專科護士為品管圈圈長,負責整個小組活動策劃與組織,護士長為督導員,成員有骨干組成,負責各分管項目的實施。
1.3 活動階段
在此階段包括確定主題、確定改善重點、原因分析、制定目標、對策實施、效果確認、效果維持、活動總結、發布等。
2 方 法
2.1 確定主題
舉行品管圈圈員會議,根據科室存在的問題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從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四方面進行5、3、1打分,總分最高者為本次QCC活動主題—“降低危重患者院內轉運質量缺陷率”。
2.2 現狀調查
圈員根據《中國重癥患者轉運指南(2010)》[3](草案)及急診科目前危重癥患者轉運存在問題,根據危重患者院內轉運流程圖制定查檢表,內容包括危重患者轉運流程7個環節項目,即:科室交接、病情評估、科室聯系、轉運途中監護、物品轉備、病人準備、轉運人員安排,調查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59例急診危重患者轉運,共413環節項目,期中缺陷項目為123項,缺陷率為30%。
2.3 原因分析
根據查檢表統計結果,通過柏拉圖(見圖1)根據
80-20法則確定導致危重患者轉運質量缺陷的主要原因為:科室交接不全、病情評估不全、科室未聯系。利用品管圈方法中的魚骨圖、因果聯系圖及冰山圖進行存在問題要因分析。
2.4 制定目標
目標值=現狀值-(現狀值*累計半分百*圈能力)得出危重患者轉運缺陷率由30%降至15%。
2.5 對策擬定并落實
圈員就上述主要原因,使用查檢表、主次因素分析圖、柏拉圖把影響轉運質量的因素進行合理分析,并作出排列圖,最后選定7項對策,(1)轉運前要求轉運護士了解病人病情。(2)護士長、組長轉運前提問或提示轉運人員。(3)完善交接項目,原交接5項完善為7項,交接7項做成小卡片,隨身攜帶。(4)交接模擬培訓、考核、督查。(5)制定培訓計劃,分層次培訓。(6)我們加強了預檢分診,病情分級相關知識培訓。(7)主班負責監督,提醒電話聯系。
3 結 果
3.1 有形成果品管圈活動改善前中后危重患者轉運質量缺陷率比較
在改善之前危重患者轉運質量缺陷率為30%,在改善中危重患者轉運質量缺陷率為21%,在改善后危重患者轉運質量缺陷率為14%。
3.2 無形成果
圈員在QCC手法運用、團隊精神、專業知識、溝通協調、活動信心、責任感等6個方面進行調查,并繪制雷達圖,結果顯示圈員在6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能力增長。根據以上過程,我們完善危重病人轉運流程圖,修訂標準,用于臨床。
4 討 論
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規范了急診危重患者轉運的管理,完善轉運流程及轉運交接單,更是強化了各個科室之間的聯系,規范了轉運工作的科學性,更是增加了護士的責任感,保證轉運安全。
參考文獻
[1] 劉庭芳,劉 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
[2] 王 寧.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2):119-120.
[3]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中國重癥患者轉運指南(2010)》(草案)[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0.22(6):328-32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