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玲 齊宗輝
【摘要】目的 關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冠狀動脈介入術前,應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護理的臨床價值探究。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急診科接收的經初步檢查屬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急診科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護理,記錄及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的數據。結果 觀察組護理結果好,手術情況良好,數據較之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術治療前,給予急診科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關鍵詞】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冠狀動脈介入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1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急、治療難度大、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臨床治療時需要采用急診冠狀動脈介入術進行干預,同時術前給予患者相應護理干預,對患者后續手術順利開展具有促進作用?;诖吮疚倪x擇確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為兩組后應用兩種護理方案進行急診室護理,結合患者護理結果評價適用于患者行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前護理的最佳護理方案。研究內容包括。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急診科接收的經初步檢查屬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進行不同急診護理方案應用價值的對比。其中,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5.2±5.7)歲;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8.9±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進入急診室后,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身體體征變化,抽取靜脈血送至實驗室化驗,協助醫生做好患者疾病診斷工作。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觀察組在接受常規護理后,繼續接受基于流程優化后的急診護理干預,內容包括:①接診流程優化:急診科護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入急診科后,第一時間與醫生進行患者疾病診斷,明確患者病情后將患者迅速送至搶救室進行急救。②急診護理方法優化:科室護士長需要總結以往類似患者急救經驗與流程,形成急診護理方法,將耗時合理壓縮;在醫生診斷期間提前準備好相關急救藥物與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械,對患者進行所需低分子肝素、阿莫西林等藥物的注射治療,還需要及時給予患者吸氧護理。③院前急救與手術交接流程優化:院前急救時急診科接到患者求救電話后,迅速出車接診,與此同時急診科護士可結合電話中患者表述的患病信息做好入院急救準備。
術畢整理患者球囊擴張時間、手術及住院時間等數
據,對手術后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再復發患者例數進行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術畢均未見疾病復發,對照組則有5例(12.50%)患者疾病再次復發,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3333,P<0.05);觀察組行手術療法急救期間的球囊擴張、手術時間以及住院總時間數據均好于另一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在急診科應用的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可讓病情嚴重患者在急診科停留時間有效縮短,提高患者疾病急診分診處理效率與準確性,可讓危重癥患者通過醫院開通的綠色通道及時到達相應科室進行急救治療,所以在急診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進行應用有著非常理想的應用有效性[1]。本文研究中的4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開展術前護理干預,獲得了較好的護理結果,該組患者搶救及時,手術治療用時短,手術后疾病再度復發風險降低,所以在后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前護理期間,要大力進行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玉紅,趙常亮,謝俊清,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應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救治效果[J].全科護理,2018,16(34):4297-429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