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丹 周鹥
【摘要】目的 探究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護理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見習的護理專業學生80納入研究,采用信封隨機分組的方法法,分為對照組和教學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見習教學方式,教學組采用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對比兩組教學成果。結果 對照組理論考試成績低于教學組的高,對照組CTDI-CV評分高于教學組,兩組數據存在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神經內科護理見習教學中,應用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可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值得采納應用。
【關鍵詞】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神經內科;護理;見習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2
神經內科是關于神經方面的二級學科,診治對象這類疾病的死亡率及致殘率都比較高,生活質量和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對于臨床護理的需求較大。神經內科護理是護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必學課程,在相關課程教學中,為了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會采用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此次試驗旨在探究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護理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見習的護理專業學生80納入研究,采用信封隨機分組的方法法,分為對照組和教學組,各40例。對照組學生中,年齡17~20歲,平均(18.52±0.33)歲,上學期課程平均成績(81.25±10.30)分;教學組學生中,年齡17~20歲,平均(18.65±0.42)歲,上學期課程平均成績(81.73±9.85)分。所有學生均為女性,通過全國統一考試錄取,所學課程相同,且基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見習教學方式,進行床邊教學,講解神經內科中各類疾病的病癥知識及護理內容,每次見習學生20名。教學組采用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每次見習學生20名,將之分為A、B、C、D、E五組,每組學生編號1、2、3、4。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1)內容導入。老師用簡短的幾分鐘,介紹一下即將講授的內容,比如說以一個短視頻引入帕金森綜合癥這一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并提出5個問題,諸如帕金森綜合癥的病因病機為何?主要臨床表現為何?患者心理特征為何?患者有哪方面的護理需求?帕金森綜合癥的康復訓練內容包括哪些?
(2)分組討論。將上述5個問題隨機分配給各個小組,小組成員用10 min時間進行討論分析,獲得一致的討論成果;
(3)交叉討論。按照編號1、2、3、4,再將這20個學生重新組合成4個小組,在新的小組內,各個成員分享前一輪討論中各個問題的結果,以及存在的疑問,集思廣益,收集新的理論與見解,完善成新的答案,時間約為20 min;
(4)學生匯報。每組學生派代表發言,匯報各個問題探討出來的結果,時間為40 min;
(5)教師總結。教師對各個小組發表的言論進行總結,選出這5個問題描述最為準確全面的答案,應用多媒體,播放相關文字、圖片及視頻,講解帕金森綜合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知識,時間為30 min;
(6)教學反饋。最后,花5 min時間,由學生對此次見習教學進行評價,總結自己所得,并且反饋自身在學習上的不足,讓教師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進。
1.4 判定標準
見習教學結束后,進行理論知識考核,記錄兩組考試成績,同時應用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TDI-CV),評價兩組學生的整體護理專業素質。
1.5 統計學方法
此次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此次試驗獲取的基礎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采用t檢驗進行對比,若P<0.05,表示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教學組的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CTDI-CV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是一種理論學習和實踐交替進行的教學模式,通過交叉談論、學生匯報、教師總結及教學反饋等流程,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學習過程中,與學生一起討論尋求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夠可得到有效提升,這對于培養臨床實用型護理人才有著積極作用。
在此次試驗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見習教學方式,教學組采用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其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CTDI-CV評分低于對照組;各項數據充分顯示,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實施的科學性及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護理見習教學中,應用理論聯合實踐教學法,可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因此,值得在教學工作中采納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翠松,陳 莉,馬 娟,覃英雪,滕海英,黃海雪.基于臨床問題的教學法聯合工作坊模式在神經內科大專護生教學中的應用[J].微創醫學,2018,13(01):78-7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