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巍 王安鋼 石書宇
【摘要】目的 門診患者滿意度電子評價系統的建立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門診患者1000例作為研究對象,2016年我院建立門診患者滿意度電子評價系統,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剖析實施患者滿意度電子評價管理前后的滿意度情況。結果 實施前,門診患者的滿意度為80.45%,實施后,門診患者的滿意度為91.15%。結論 實施后滿意度電子評價系統后,并能有效查找薄弱環節和服務短板,為整改落實提供有效依據,值得推廣和借鑒。
【關鍵詞】門診患者滿意度;電子評價系統;建立;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1
患者滿意度是就診的患者因為疾病、健康、生命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對醫院的醫療保健服務情況產生期望,并在這些期望的基礎上,對就診醫院的醫療服務狀況給予評價[1-2]。本研究對門診患者滿意度電子評價系統的建立及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門診患者10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2014年4月~2016年3月)與觀察組(2016年4月~2017年4月),各500例。其中,對照組男266例,女234例,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41.23±1.45)歲;觀察組男272例,女228例,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42.56±1.35)歲。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法。由客戶管理中心、門診部資深護師負責,每月現場隨機分發,由患者或家屬填寫后現場收回。客戶管理中心人員負責每月統計結果、匯總分析,并負責上報相關職能科室整改落實。
觀察組,采用滿意度電子評價法。具體方法。(1)門診電子評價系統的應用。當醫生進入工作站后,其個人信息,包括姓名、照片等將自動跳轉到評價系統主頁面上,護理人員信息由信息科錄入到評價系統中。患者就診后,由分診護士引導對醫護人員服務進行評價。(2)測評指標的制定。選擇影響患者滿意度最重要的因素為測評指標,共制定出四個二級指標、十八個三級指標、十二個四級指標。如在對醫生診療評價中包括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合理用藥、合理收費情況等,在服務態度項目下又細分為病情解釋、仔細查體、詳細告知等。在測評結果的評價上,根據認同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并分別賦值為“1.0、0.9、0.7、0分”。(3)滿意度匯總分析。每月由信息科負責統計,將結果上報客戶管理中心。客戶管理中心制定月度滿意度反饋報告,查找薄弱環節和服務短板,并將分析結果反饋給相關職
能部門,精準對接及時整改,持續提升門診醫療服務質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V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施前,門診患者的滿意度為80.45%,不能準確查找出每名醫務人員服務缺陷;實施后,門診患者滿意度91.15%,能精準定位服務短板和薄弱環節,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綜合醫院評審標準》中,衛生部明確要求各醫院對該院患者進行醫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并成為評價醫院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3]。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服務滿意度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建立滿意度調查管理機構,由分管副院長直接管理,客戶管理中心每月對數據進行分析匯總,職能科室督導臨床科室整改,每月在行政例會上講評,并與績效考核掛鉤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為保證評價的數量,對導分診護士引導進行考核,并納入垂直管理[4]。上線控方軟件,每月檢查用藥處方的合理性。合理安排預約患者,在醫輔科室實施分時段預約,減少等候時間,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參考文獻
[1] 趙 瑾,王麗娟,陳 凱.綜合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調查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雜志.2016.2.26(2):228-230.
[2] 李建剛,楊 震,孟 馥,等.患者滿意度及其測評工具研究綜述[J].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10.12.6(39):4-7.
[3] 劉小莉,周 瓊,艾心航,等.某大型公立醫院患者就醫體驗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2014.11(18):4-5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