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18年夏,因各自忙生意感情減淡,楚強和田冉決定協議離婚,6歲的兒子由父親楚強撫養。
辦理離婚手續前,一個問題擺在兩人面前。3年前,他們全款購買了一套位于市中心的學區房,登記在了兒子名下。如今這套房價值不菲,不撫養孩子的一方是不是就等于放棄了那套房產?
為此,經過商議,兩人在離婚協議上約定:兒子名下的房產是夫妻共同財產購買,楚強只是代為持有,離婚后此套房產歸田冉所有,楚強和兒子協助辦理過戶手續。
離婚后,兩個月過去了,楚強沒有提過戶房產的事情,田冉去提醒他,誰知,楚強卻變卦了:“這套房產是兒子名下的,之前的約定是無效的。”
2018年11月,田冉將楚強告到法院,要求過戶房產。她沒有想到,法院駁回了她的請求。
● 為什么這項離婚約定無效呢?
父母出資給未成年子女購買房子,屬于對未成年子女的贈與。房子一旦登記在孩子名下,就是孩子的財產,沒有“代為持有”這種說法,所以父母離婚時也不能分割孩子的房產。
● 若離婚后楚強擅自賣掉孩子房產,田冉能阻止嗎?
離婚后,孩子名下的房產由獲得撫養權的一方代管。依照法律,如果是為了孩子的利益,監護人可以代為賣房。倘若另一方覺得賣房有損孩子的利益,可以告到法院,要求確認賣房合同無效。
在另一方提出反對的情況下,法院會審查這一房產交易是否屬于善意取得。即購買房產的一方,是否以合理價格購買,是否存在與撫養權人惡意串通、損害孩子權益的情況,房子是否已經過戶等。
如果查明雙方惡意串通,以不合理低價轉讓房產,損害未成年人權益,那么應認定賣房合同無效。否則視為善意取得,合同有效,交易成立。
即使法院出于保護不知情購房者的角度,認定合同有效、交易成立,另一方依然可以要求把賣房所得轉到孩子名下,兩人一起監督房款的花費。
● 若沒有離婚,父母一方擅自賣掉孩子房產呢?
雖然父母都是監護人,但是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定,賣孩子房產,需要兩個監護人一起簽字,于是現實中就會出現一個監護人擅自賣房的情況。
遇到這種情形,另一方也可以告到法院要求認定賣房合同無效。如果法院認為合同有效,還可以要求賣房的監護人把賣房所得轉到孩子名下。
謝子明經營外貿公司多年,經歷了幾次起伏。這幾年,他用12歲女兒的名義購置了3處房產,他的出發點是:萬一生意遇到困境,能賣房籌錢。
2019年2月,謝子明想擴大經營范圍,可資金不夠,權衡再三,決定賣女兒名下的房產。可是,到房管局咨詢后他才知道,他必須簽訂一份“未成年人利益保證書”,保證賣房所得款項用于改善孩子教育、學習、生活等條件,不損害孩子的合法權益。
另外,他還得提供相應證明。比如,為改善孩子居住環境而賣房,則要提供以孩子名義新購房產的資料;為孩子的醫療而賣房,則要提供診斷證明、費用清單等。并且,保證書要經過公證,需要提供身份證、結婚證、戶口簿、房產證、未成年人出生證明和處分房產的正當理由等各項證明材料。
如果用女兒的房產抵押貸款呢?謝子明想到了另一個辦法。房管局解釋說,也需要簽署保證書,保證貸款用于孩子的教育、醫療、生活等方面。
● 房管局的要求合理嗎?
房管局的要求是有法律依據的。根據《房屋登記辦法》,想要出售、抵押未成年人房屋,應當提供處分房產行為是為未成年人利益的書面保證。而且《民法總則》也規定,監護人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 具體執行起來是怎樣的呢?
各地在執行時,有寬有嚴。有些地方要求街道辦事處出具證明,來保證父母賣孩子房產是為了孩子的利益,街道辦事處要嚴格審核賣房用途。
有些地方更傾向于便利房產交易,因此較為寬松,父母賣房時在不動產登記中心填寫一份表格即可。可撥打該地房管局咨詢熱線詢問。
但這些只能在形式上保護孩子的利益。父母如果真的為了自己利益而賣房,房管局“攔不住”。
● 如何真正保護未成年人利益?
真正有用的保護,依然是監護人相互監督,比如一方擅自賣房,另一方替子女維權。
父母要保留為子女利益而賣房的相應憑證。具體怎么做才算是為了子女利益呢?一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健康、日常生活;二是出售舊房購買新房;三是替未成年人支付其侵權賠償款。如果能證明出于這些目的賣房,那么行為合法。否則,一旦有其他監護人提出異議,法院會依法處理,做出要求賣房者返還房款等判決。
4年前,馬麗敏所住城市的房價快速上漲,經商多年的她于是和丈夫商量,陸陸續續買了9套房,且都放在15歲兒子的名下。“萬一以后出現債務糾紛,這些房產是兒子的不能動,能保住不少資金呢。”馬麗敏打起了小算盤。
2017年初,馬麗敏向生意伙伴毛輝借款800萬元,到了約定還款期卻沒有還款,還一拖再拖。2018年6月,毛輝急了,將馬麗敏告到法院,提出,馬麗敏兒子名下的房產是家庭財產,既然馬麗敏沒錢還債,那就賣房還債吧。
法院判決確認這9套房產屬于馬麗敏家庭共同財產,應拍賣償還債務。馬麗敏不服,以兒子名義上訴,被法院駁回。法院作出執行裁定:查封,拍賣,變賣登記這9套房屋。
● 為什么在這個案例里,孩子名下房是家庭共同財產呢?
法院在判決中闡明,馬麗敏的兒子獲得9套房產時系未成年人,而且不具有獨立取得經濟收入的能力,9套房也明顯超出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
如果馬麗敏堅持這9套房產為兒子個人所有,那么她必須向法院證明,房子是孩子的個人勞動所得,或者是受獎勵、贈與、報酬、收益等合法來源取得,否則應當視這9套房為家庭共同財產。
● 這種情況下,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利益呢?
法院會綜合考慮未成年人是否有獨立經濟來源。如果房子是孩子接受其他人的贈與,或者通過自己的收入買的,那么不會被用來還債。否則孩子名下的房產會被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