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琛
【摘 要】論文利用2002-2017年中關村示范區11個高新技術產業投入產出的面板數據,應用DEA-Malmquist指數法測算了中關村示范區各高新技術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結論:中關村示范區各高新技術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不容樂觀,但整體技術水平還有著較大的上升空間;中關村示范區各高新技術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水平存在著差異,還須繼續提高技術進步率。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input and output of 11 high-tech industries in Zhongguancun demonstration zone from 2002 to 2017,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of each high-tech industry in Zhongguancun demonstration zone is calculated by DEA-Malmquist index method.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Zhongguancun demonstration zone is not optimistic, but the overall technical level has a large room for improvement, an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Zhongguancun demonstration zone is different, an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關鍵詞】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
【Keywords】 Zhongguancun demonstration zone; high-tech industr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dvances in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3-0148-02
1 引言
在我國深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高新技術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肩負著雙重使命,其既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又是經濟結構轉型和增長動力轉換的調節器[1]。中關村示范區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已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技術、航空航天、現代農業、新能源、環境保護、海洋工程、核應用和與上述十大領域配套的其他高新技術(以下簡稱其他)合計11個高新技術產業,2018年全年總收入突破5萬億元,并且保持高速增長。
中關村示范區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央政策的支持和國家經濟的騰飛,在高增速的背后,人們亦須探究其增長的動力源泉,以及要素投入、技術進步等對增長的貢獻度。在該問題的引導下,本文使用全要素生產率來分析中關村示范區各高新技術產業的經濟發展。全要素生產率是除了要素投入外的技術進步、規模效率、資源配置等方面對經濟發展的直接作用,在經濟學中通常被理解成是技術進步的表現,但是事實上,這一概念更多體現了對生產要素的綜合使用,通過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分解與分析,可以探尋中關村示范區各高新技術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軌跡,探究中關村示范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基于DEA模型的Malimquist指數法來測量中關村示范區各高新技術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動[2]。DEA-
Malmquist指數法的基本思路是通過投入產出數據構造出生產前沿面,計算在t和t+1時期每個決策單元與生產前沿的距離,得出相對效率的變動。考慮到實際生產很少能停留在規模報酬不變狀態,因此,規模報酬可變狀態下的研究才更具有實際意義[3]。在規模報酬可變狀態下DEA-Malmquist指數表達式為:
Mi,t+1(x■■,y■■,x■■,y■■)
=■·■·[■·■]1/2 (1)
式中:■表示規模效率變化(sech);■表示純技術效率變化(pech),其乘積為效率變化(effch);[■·■]1/2表示技術進步(techch)。
最后,全要素生產率變化(tfpch)可以表示為如下:
tfpch=effch×techch=pech×sech×techch(2)
3 數據選取及處理
本文選取2002-2017年中關村示范區11個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產出面板數據,相關基礎數據來自北京市統計局。考慮到中關村示范區作為高新技術園區的特點及數據質量上的差異,本文選取從業人員數、總資產、固定資產、科技人員數和企業科技經費作為投入指標,總收入和專利授權數作為產出指標,再根據北京市固定資產價格指數和北京市GDP平減指數以2002年為基期作平減。
4實證研究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和面板數據,運用DEAP2.1軟件中的DEA-Malmquist指數模型對中關村示范區的11個高新技術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水平進行了初步評價,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
①從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角度來看,中關村示范區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現代農業3個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值小于1,說明這3個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呈現減緩的趨勢,大量的要素投入掩蓋了技術前沿面退步以及技術進步趨緩的弊端;
②從技術效率變化的角度來看,11個高新技術產業中僅有現代農業和環境保護產業的技術效率變化值小于1,說明絕大部分產業的技術進步能夠有效地轉化為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經濟增長的轉型可以得到穩步推進;
③從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的角度,所有產業的規模效率變化值均大于或等于1,純技術效率變化值中也僅有現代農業和環境保護產業小于1,這與技術效率變化的情況相符,說明技術效率的損失主要來源于純技術效率的變化。
5 結論
通過研究上述的測算結果,中關村示范區各高新技術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不容樂觀,在示范區的高收入增速的背后是大量的要素投入堆積,而技術和創新對中關村示范區的貢獻并沒有想象中的出色。同時,這也表明中關村示范區的整體技術水平還有著較大的上升空間,在后續的時間里還須平衡技術、資本和人力間的三方關系。
中關村示范區各高新技術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水平存在著差異,特別是作為龍頭產業的電子信息產業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示范區整體的水平,需要重點關注該產業創新驅動的落實情況,有效提高技術進步率,解決產業內要素冗余,創新不足的缺陷。
【參考文獻】
【1】劉美芳,王晶瑩.中關村科技園區效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行業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0(5):69-72.
【2】楊文爽.東北三省高技術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對產業升級的影響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3】王莉娜,童星,孫笑明.基于DEA-Malmquist 指數法的我國鋼鐵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測度分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36(2):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