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 隨著國家去產能政策的推進,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情況愈加嚴峻,嚴重限制了國有煤炭企業的改革和發展。習近平主席指示強調要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盡快在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影響入手,力求在相關方面給出一些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煤炭企業 人才流失 對策
一、當前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受國家煤炭去產能政策影響
截至2018年,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6.9億噸,完成8億噸去產能目標的87%。大批量產能退出導致富余職工安置成為一大難題,除煤炭企業內部轉崗分流安置職工外,國家也出臺了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多項政策。同時煤炭企業應收賬款增加導致現金流緊張,拖欠工資的情況也多有發生,部分中青年職工生活壓力較大,不得不另謀出路。
(二)煤炭企業工作生活條件相對較差
隨著“五優”礦井建設和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的推進,煤礦職工的工作生活環境雖然得到了改善,但煤炭行業屬于資源型產業,我國大部分煤炭企業屬于井礦作業,開采深度都在幾百米,且地質條件復雜,各種自然災害威脅較大,職業安全性相對其他行業較低。露天煤礦大都位于青海和內蒙古等高原地區,氣候條件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給職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造成不良影響。
(三)人力資本管理意識不強,人才管理機制不健全
一些煤炭企業沒有將人力資源工作和企業戰略結合起來,缺乏對人才問題的系統性研究。在人才選拔任用方面,論資排輩和任人唯親現象普遍存在,人才成長空間狹窄,打擊了有能力而不被重用的人才。
(四)煤炭企業合并重組資源整合中的文化沖突
煤炭企業在合并重組中將焦點放在有形資產的整合上,而忽略了不同企業文化的整合工作。導致重組后新企業在使命、遠景、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很多文化沖突,個人行為規范和企業文化會產生錯位給員工造成各種壓力,從而導致人才流失。
二、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主要影響
(一)各類人才流失的直接危害
1.管理人員流失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工作。管理人員在企業日常管理中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核心管理人才的流失會造成“一帶多”的群體性人才流失,一旦沒有合適的候補人員,會影響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技術人員流失會造成技術研發項目擱淺和關鍵技術外流。技術人員是掌握企業技術的核心人才,一項技術研發項目從立項到落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尤其是煤炭行業的技術研發,需要數年的實踐驗證,才能形成一套系統性的技術標準。如果在項目研發中,關鍵核心人員流失,將會造成研發項目的擱淺甚至失敗。研發成功后,關鍵技術崗位人員流失將會造成企業核心技術外流,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3.一線工作人員流失影響企業產出。一線工作人員是煤炭企業的先鋒隊,是戰斗在一線的排頭兵。近幾年,井下一線作業人員離職率呈遞增趨勢,新增一線人員數量遠遠滿足不了既定產量目標的要求,在現有一線作業人員規模水平下,一些礦井甚至完不成產量任務。
(二)易引發連鎖離職反應,降低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
員工的流失尤其是自愿離職會給身邊的人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在職人員產生不良反應,造成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勞動生產率降低,達不到預期目標,進而提高其離職意愿,極易引發連鎖離職后果,降低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增加了企業的人才成本,制約企業良性發展
為了培養一名合格的員工,企業投入了大量資源,人才流失后,選拔和培養合格人員企業必須再次支出費用。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人才流失會導致企業競爭力的下降,企業競爭力的下降必然制約了企業的良性發展。
三、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對策
(一)加強人力資本管理理念,創新人才管理機制
1.企業高級領導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首先轉變觀念,重視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和開發。要破除“論資排輩”和“任人唯親”的不良思想,尊重人才管理規律,按照以實際業績、員工貢獻率和職業道德為標準來選拔和晉升人才,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懶者換”。
2.開拓人才來源渠道,多渠道招募優秀人才。首先要留住現有人才,拋棄陳舊觀念,在企業內部發掘人才;其次要吸引外部人才,開辟多種渠道宣傳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的優勢,使有意投身煤炭行業的人了解到煤炭企業的前景并不是悲觀的;最后在人才選拔方面,要實行民主推薦和公開選聘相結合的形式,保證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3.建立內部人力資源市場和人才流動機制,對人才實行動態管理。根據各類人才背景,建立各種專業團隊,打破工種、職務和部門的界限,進行充分交流,發揮各自專長,增強工作的創新能力,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培養多支優秀人才團隊。充分挖掘各類人才的潛能,拓展他們的發展空間,不斷優化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
(二)優化激勵考核機制,創新薪酬管理理念
1.引入競爭機制,健全考核機制。競爭能夠實現優勝劣汰,激發各類人才的緊迫感,為他們創造一個公正的平臺,真正做到唯才是舉。實行目標考核,把各項工作任務目標化,指定好各項考核指標,推行精細化管理,對做出特殊貢獻的人員要給予獎勵,對沒有完成任務的,在績效工資、獎金等其他形式給予一定的處罰,實現“獎優罰劣”的考核效果。
2.企業要建立起適合煤炭行業和地域特點的薪酬制度。從基本工資的制定、績效工資的考核、員工持股計劃到經營者年薪制,運用多種激勵手段,開辟多種薪酬獎勵渠道,對有卓越貢獻的人才給予獎勵。針對專業技術人才,建立科研站所,實行項目承包責任制,在完成項目任務后給予經濟獎勵;針對高級管理人員推行經營者年薪制,將企業經營效益和風險收入相掛鉤;針對普通員工,探索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增加員工收入,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
(三)構建人才培訓開發新模式
1.與高等院校進行深度合作,構建人才儲備和培訓開發新模式。企業既需要管理類人才,又需要技術類人才,高等院校可以有針對性地擔負起各類人才的培養及后續教育工作。同時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學校中的影響力,在廣大師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能吸引部分優秀畢業生選擇合作企業作第一就業對象,這樣學校就成為了企業人才的儲備庫,企業也得到了所需人才,校企合作達到了雙贏目的。
2.建立內部職工學校,加強技能培訓,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針對一線技能操作型人才,可建立內部職工培訓學校,開設技能培訓班,聘請企業內外部教師任教,整合各種培訓資源,制定一套完善的培訓管理體系,研究一套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體系,開發一套切實可行的培訓實施體系,嚴格按照培訓目標要求,按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工作。同時要對技能培訓的效果進行有效監督和考核,開展各項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給合格人員頒發技能等級證書,并給予一定的技能津貼,鼓勵員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四)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留住和吸引人才
1.優秀的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成功之本。可以從企業的各個方面表現出來,從廠容廠貌到規章制度,從行為規范到價值觀念,時時處處都在體現著一個企業的個性和風格。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增強員工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對打造一支高戰斗力、高凝聚力、高效率的團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煤炭企業在兼并重組后需要對企業文化進行有效整合。要分析原來各方企業的文化特點,在企業精神、管理理念、行為方式等方面提煉出共有優良特點并予以保留發揚。對有沖突的部分文化進行有效融合,用發展和創新思維重塑企業新文化,使員工產生歸屬感,形成一種共同的行為方式,認同重組后新的企業文化,打消員工的各種顧忌和猜疑。
3.優秀的企業文化除了能夠留住人才,還能起到吸引人才的積極作用。三流的企業靠價格,二流的企業靠質量,一流的企業靠服務,優秀的企業靠文化。以企業文化吸引人才,前提在于企業文化茁壯的生命力,根本在于讓人才與企業共成長,關鍵在于提升文化品牌的價值。品牌文化釋放出巨大的魅力,對吸引外部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國有煤炭企業要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的大環境下求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樹立科學的人才管理理念,建立用優秀文化吸引人才、用優厚待遇留住人才、用真摯感情挽留人才的有效機制,形成引才、愛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聰明才智,實現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為新時期中國煤炭產業的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為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裴霄.煤炭企業文化建設與員工歸屬感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2(6):168.
[2] 楊清煌.試論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J].經營管理者,2013(1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