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琳
摘 要 21世紀下的公共政府改革核心就是公共服務,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內容。自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致力于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但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本文以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和建議為研究課題,系統進行闡述和研究。
關鍵詞 基層人力資源 公共服務平臺 社會保障
現今的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存在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沒有得到國家和政府的充分關注,因此在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建設體制上還存在很多體制漏洞,導致農村地區資源配置嚴重不合理。因此,需要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優化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相關內容。
一、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及其必要性
(一)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
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有深遠意義。中國的經濟正處于穩步發展階段,為了促進國內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升各個地區人們的經濟收入,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就顯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有助于中國貧困區域的基礎設施的完善,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縮減社會轉型期一些社會體制的缺陷以及城鄉區域間的貧富差距。
此外,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能促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尤其是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落實直接關系到政府部門人力資源保障工作的達成效果,也是各鄉鎮區域農民向政府反映社會保障實行背景下一些實施問題意見和自身就業狀況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政府針對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行下一步的建設規劃,使其滿足廣大社會群眾的集體需求。
(二)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自古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就是改善各個地區經濟收入差異的主要手段措施之一。針對目前繁重的就業壓力,如何促進就業實現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之間良性的循環發展一直是各級政府領導人員思考的核心問題。然而在實際的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還面臨一些實行體制的缺陷,以及一些偏遠地區人民難以就業的問題,再加上因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不完善導致的勞動糾紛等問題,造成當下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陷入發展困境。由此可見,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非常必要。
二、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建議
(一)針對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管理問題的相關建議
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是給社會群眾提供了一個便利的發展平臺,在這個平臺建設中需要有關部門對其進行監管和配合,以此促進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有序進行。然而,在實際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管理中由于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使得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陷入管理困境。而今,在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管理上還存在著“一崗兼多職”“一人多崗”的管理問題,加大了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管理工作量和管理難度,也因為工作人員精力有限,很難及時解決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上的管理問題造成管理工作的延遲。
(二)采用科學技術管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的建設
從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來看,其對現今的網絡技術應用還不是很多,有些鄉鎮地區的辦公設備還比較落后,不能滿足當下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設備配置標準。因此,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要想優化發展,需要加強科學技術的運用。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來改善當下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的困境,完善農村區域的計算機網絡設施,實施聯網化的網絡管理,進一步的實現各個地區間共享式的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管理。這樣一方面有助于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信息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能促進人力資源部門和社會保障部門對各類社會信息數據的采集、整理、統計和分析,方便日后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信息管理。
三、結語
通過對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和建議的探究,可發現當下的基礎人力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在建設上存在管理水平低下、信息設備使用程度低、管理人員經驗缺乏等問題,再加上當下繁重的就業壓力使得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展受到限制。針對于此,需要相關部門完善其管理工作,引進先進的辦公設備,從而實現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信息的共享化。通過以上建議的有效實施,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實現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成功轉型。
(作者單位為臨沂市公路局蒙陰縣公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