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球化在逐步加深,而全國的經濟也在飛速增長,機遇和挑戰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國農村也迎來不少變化。再加上互聯網的普及,突破了原本信息閉塞的環境,加大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聯系,不管是對于加速經濟發展還是扶貧支持都是極為有利的條件,而農村的金融服務其實是非常單薄并且發育不健全的,而普惠金融體系的出現就是希望能夠全方位地將金融體系普及到各個方面,而通過這種金融體系的開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 普惠金融體系 農村金融 創新研究
一、前言
我國農村的金融服務一直都很低效能,在很多地區得不到正確認識,在許多地方也得不到認同。從定義上來說,“農村金融”歷史悠久,在古代就有相似的金融出現。但從現實狀況來說,農村金融在農村地區的發展非常不健全,有些地方也僅僅只是“借債”的關系,并不能構成“金融服務”。而如果能夠在農村地區完善金融服務,通過普惠金融體系的展開,不僅能夠有利于該地區的經濟建設,更能夠實現“脫貧致富”的實際情況。
二、普惠金融體系
普惠金融體系就是要非常有效的,多方位甚至全方位的服務于社會上的不同階層和不同民眾,使得每個個體都能夠享受到相關的金融服務。這種體系是每個個體都機會均等的,對于弱勢群體都十分有效。無論是對于提供者還是需求者來說,雙方都能夠承擔各自的風險,這樣更可以有利于經濟的發展。而現在農村的金融體系并未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因此并沒有普及到每一個個體,現在的展開也大多都是采用“小額信貸”的方式逐漸鋪展。
三、農村金融服務創新
農村金融指的就是農村的貨幣資金融通。畢竟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地區屬于偏遠落后的地區,是許多村落、農業的集合體,主要從事與農業相關的生產,人口也比較疏松散落,不像城市一樣集中化、多元化,因此農村普惠金融就是想要給廣大的農村居民提供一個成本較低,更加效率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方式,給許多生活在農村的貧困戶等提供公平合理的平臺,豐富廣大農戶的金融知識,拓寬金融渠道,加強財產保險方式,因此更需要對金融服務做出創新改變。
(一)網點整合,統一規劃
農村金融服務的創新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不僅是需要在政策上有著一定的優惠輔助,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要著重加強,例如通訊網點等,通過網絡和信息的鋪展,才能夠建設不同的農村金融網點。而對于許多已有的金融網點要做出整合規劃。在原有的整體構想情況下,將所有的網點都予以規劃,確定服務范圍、服務地區、服務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整體作用下從“點”到“面”的鋪展建設。
(二)加強金融知識宣傳
金融服務雖好,可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盲目的,甚至對于一些貧困地區,只要一說到跟“錢”有關的問題立馬拒絕,即使對他們再好也不同意,就如同早期人們對銀行的認知一般。隨著整體構想的開展和金融網點、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更多的農村居民來說,金融知識的普及和認識也極為重要。這點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大力配合,要讓居民了解,就需要他們首先愿意去相信,政府的威信比金融企業要高,由政府部門牽頭,才能夠加強民眾對于金融知識的學習與認識。更可以在一些金融站點內設置服務臺或者服務人員,為前來咨詢的人提供詳細的解答,同時也考慮到農村地區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因此要將許多的專業知識換作簡單樸實語言用以講解,另外在站點外的地方例如學校、運動場等人流量比較集中的地方不定期開展戶外宣講,在墻壁上可以通過掛橫幅標語的形式吸引農村居民對金融的關注力度。在宣傳的同時,我們的宣傳人員一定要主動引導,因為農村居民對于金融非常陌生,往往會因為“不了解”“不好意思”“害怕弄壞”等問題急忙避開,面對這種情況,宣傳人員要更加主動的引導,令他們愿意去接受和學習。
(三)改善金融服務、產品
農村的生活狀況不大相同,不同地區的居民也有著不同的習慣和不同的情況。針對不同的狀況,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要給予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服務,而當地的政府更是要給予一部分支持與補助,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不僅要擴大各自的信貸方式,更需要建立和完善農戶的信用體系,農村居民的生活狀況與城市不同,不能用城市的信用體系去評價農戶。信用評價不同,那么對于金融服務的要求自然也要隨著變化,增加金融服務的多樣性。
(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農村地區因為每個地方的狀況不同,因此才形成了不同的金融服務,服務不同,產品不同,其信譽評估所要承擔的風險自是不同。因此更需要多方合作,例如將賠償的權益轉給銀行,由銀行評估后為個體經營貸款。引導農戶采用互聯網的方式更加便利的享受金融服務。在普惠金融制度下,更需要進行一些補貼,使得農村金融機構可以降低一些利潤,減少部分風險,這樣不僅可以促進金融服務的開展,更可以使得微小企業能夠減少一部分營業稅。更需要擴大授權的形式,以更高的信用獲取更大的權益。
綜上所述,普惠金融體系對于農村金融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要想讓農村金融全面發展,就必須要給予農村金融服務做出鞏固和創新,要從多方面入手,加強建設,深入地區,對待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金融項目和金融服務,塑造符合農村地區的信用體系,以更高的信用換取更高的權益,在此基礎上要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成本和風險,在保障農戶權益的同時給予金融機構等相關企業的相關的保障制度,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
(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銀行睢寧縣支行)
[作者簡介:婁汝菡(1991—),女,江蘇徐州人,本科,初級經濟師,主要從事銀行信貸管理和金融穩定工作。]
參考文獻
[1] 彭向升.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
[2] 徐克勤.“信貸+保險”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研究[J].上海保險,2018(05):36-38.
[3] 李淑敏.我國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