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埃及特派記者 張夢旭 黃培昭
就在波斯灣上空陰云密布之際,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5月28日突訪阿聯酋,與地區領導人討論安全問題,尤其是來自伊朗的威脅。
沙特阿拉比亞電視臺29日報道稱,博爾頓在美國駐阿聯酋使館舉行的記者會上強調,阿聯酋、沙特和美國一致認為,伊朗如果擁有核武器,將對地區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博爾頓還表示,幾乎可以肯定,不久前阿聯酋海域的油輪遭到襲擊,幕后主使是伊朗。“如果美國及其地區盟友的利益遭到侵犯,美國將給予猛烈還擊。”《今日埃及人報》29日評論稱,博爾頓突訪海灣國家,一是向伊朗近距離喊話,震懾伊朗;二是拉攏和安撫海灣盟友,為他們派發定心丸。不久前,特朗普政府剛剛批準給阿聯酋等國高達81億美元的軍售,現在這位負責安全的高官親赴中東,頗有針對性和象征意義。埃及媒體分析稱,海灣國家對伊朗多有擔憂和疑慮,相關新聞報道中,有關伊朗威脅的內容鋪天蓋地。雖然伊朗外長和副外長剛剛結束訪問伊拉克和有關海灣國家的行程,還提出與海灣國家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但這并不能消除這些國家的憂慮。博爾頓此行旨在拉近與盟友的距離,防止伊朗“挖墻腳”的策略產生實際效果。
中東媒體29日分析稱,在經過前一階段互不相讓的劍撥弩張后,現在無論美國還是伊朗,似乎都有意為局勢降溫。據以色列《國土報》29日報道,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摩薩維對日本希望在美國和伊朗之間進行斡旋表示歡迎,并稱安倍晉三下月的德黑蘭之行可能是一個“轉折點”。摩薩維透露,安倍將在6月訪問德黑蘭期間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進行會談。
美國《紐約時報》29日評論稱,目前,特朗普正在伊朗和朝鮮問題上削弱博爾頓的影響力。不久前,特朗普抱怨博爾頓給他的建議“正在把他帶到一條他不想走的道路上”。最近幾天,特朗普和博爾頓的分歧愈發公開化。特朗普表示,他并不尋求伊朗政權更迭。而且特朗普并沒有像博爾頓所希望的那樣向中東地區派出12萬美軍。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卡利姆·薩迪加布認為,鑒于特朗普渴望與德黑蘭達成交易,伊朗領導人可能會與特朗普簽署一項比此前和奧巴馬簽署的更有利的協議。但伊朗領導人的自尊和對美國的不信任使伊朗更傾向于堅持抵抗。
據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PressTV)29日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侯賽因·薩拉米28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伊朗的敵人已經在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各方面對伊朗施加最大的壓力,但并未奏效。“今天,我們已成為偉大而無敵的力量,因為我們經受住并擊敗所有敵人帶來的壓力。”薩拉米表示,敵人的力量在下降,而伊朗的勢力正在增長。伊朗在該地區已是一個大國,影響力不再僅限于本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