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的時候,在會澤老家的上學路上,經常看到有人挖一些氧化礦,用土爐子煉鉛,我也好奇地學著別人用自己家的小爐子燒礦石,爐子倒是燒壞了幾個,可什么也沒有煉出來。1991年,我初中畢業,全家7口人就靠著我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生活。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同時,也為了我那個小時候的“冶煉夢”,我放棄了到技校學習的機會,放棄了到煙廠和水務局工作的機會,來到會澤鉛鋅礦工作。
剛開始,我被分在礦山機修,因為與冶煉沒有什么聯系,我就主動要求去最艱苦的燒結崗位。雖然這個崗位勞動強度大、環境艱苦,但是,在那里我終于可以知道,金屬鉛是怎么煉成的!在師父的耐心教導下,我不僅掌握了粗鉛的冶煉技術,更重要的是從師傅身上學到了吃苦耐勞的精神。5年后,我當上了燒結班長,帶領全班創下了連續三年產量第一的紀錄。
冶煉行業的排放一直是世界難題。在冶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和煙塵。為了擴大產能,實現零排放,公司在2005年“冒險”地從澳大利亞引進了一座冶金爐,名字叫做艾薩爐。為什么說是“冒險”呢?因為艾薩爐是用來煉銅的,而我們要把它用來煉鉛。雖然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全世界還沒有成功案例。
為掌握艾薩爐的操作原理,公司派了20多位大學生到澳大利亞學習。當我弱弱地向廠長提出也想去學習的要求,廠長卻說,你學歷低,又不懂英語,不具備學習的條件。我當時雖然有點沮喪,但我并沒有放棄,暗暗下定決心要先過了熔池熔煉技術的理論關。我找來大量關于艾薩爐的書籍和資料學習,掌握了扎實的冶煉基礎。后來,有個技術員向廠長反映說,我的學習勁頭很足,有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應該讓我到技術學習班試試。
經過努力,我通過了艾薩爐主控手嚴苛的四輪考試,脫穎而出成為了主控手。而我下一個面臨的就是要通過英語關,因為艾薩爐主控操作界面是全英文的。我每天早早地到現場查看設備安裝情況,晚飯后就開始背英語單詞直到深夜,用最笨的辦法記住了500多個單詞。
然而,接下來的技術攻關才是異常艱辛。3個月的實驗,沒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面對熔池凍結、連續熔煉、噴槍使用壽命短等問題,就連國外請來的8名專家也束手無策。如果問題解決不了,那就意味著艾薩爐的引進是失敗的。
面對難題,我向公司大膽地提出了自己想法,指出了外方專家方案存在的問題。于是,公司臨危受命,讓我組織攻關隊。通過查閱資料,反復研究,我提出了用逐層加熱的方法來解決。可是,當時所有的操作參數只能由外方專家提供,我們沒有調整參數的權利。只能在外方專家休息的時候,讓我做了40分鐘實驗。和我的預測一樣,實驗結果非常好,凍結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接下來,我們不再迷信專家,而是大膽地打破常規和權威,攻克了一個個難關,終于在2005年7月31日成功地生產出粗鉛產品,讓我們的艾薩爐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臺能夠生產粗鉛的冶金爐。更讓人欣喜的是,我們突破了設計產能的紀錄,創造了年產量8.5萬噸、爐磚使用壽命提高到978天的世界最長紀錄,每年為公司節約上千萬元資金。
外方專家向我提出優厚的待遇,讓我以技術移民的方式去澳大利亞工作。我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拒絕了。因為我深知我的一切都是公司給的,我要把技術留在中國。我帶了26名徒弟,為企業發展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
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實現了一名冶煉工人的“冶煉夢”。我沒有理由停滯和懈怠,將繼續以精湛的技藝、創新的精神、優異的成績,迎接祖國的70周年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