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消協發布“大數據殺熟”榜,不少知名企業榜上有名。該協會的調查數據還顯示,超過半數網友有被殺熟的經歷。大數據時代,要想真正管住企業大數據殺熟的手,不僅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還需要監管技術手段的升級換代。(4月9日《南方日報》)
點評:俗話說,人熟為寶。在傳統商業道德里,熟客應該享受優待。然而,一些網絡平臺用大數據技術收集分析消費者偏好、消費能力等信息后,不約而同地把矛頭指向熟客。
這種怪現象的關鍵就在于技術不對等、信息不對稱。大數據已經滲透到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大都與一款款軟件或APP牢牢綁在一起。之所以有不少互聯網企業有敢于殺熟的底氣,正在于大數據壟斷、算法不透明等給企業帶來的便利。
技術是把“雙刃劍”,大數據被用來優化服務我們歡迎,被用來精準“殺熟”我們必須亮劍。把個性化服務變成坑人陷阱,既失信缺德,也涉嫌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