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
64歲的劉姨媽有六年的子宮脫垂病史,開始時脫出物如鴿蛋大小,休息后可緩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年前癥狀明顯加重,脫出物如鵝蛋大小;半年前整個子宮全部脫出,且伴有排尿困難及尿頻、出血,連走路都很困難。劉姨媽也曾前往當?shù)蒯t(yī)院嘗試用“子宮托”治療,但不到2個月便脫落。懷揣著最后一絲希望,她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我院尋求診治。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子宮呈Ⅲ度脫垂伴陰道前后壁膨出(盆腔臟器脫垂Ⅳ度)。專家團隊決定為其實施“盆底重建術(非網(wǎng)片非補片)+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術+骶主韌帶懸吊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后小便自解通暢,不適完全消失。
盆底功能障礙是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是指因盆底支持結構缺陷、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疾患,包括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和女性性功能障礙等。
女性的盆底就像一套可以自我調節(jié)的吊床,依靠環(huán)境的變化調節(jié)自身的張力。隨著年齡士曾長,吊床的張力由于妊娠、分娩和雌激素下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變得松弛和塌陷,盆底的肌肉和韌帶的支持作用逐漸減弱,導致盆腔器官的脫垂以及各種類型的尿失禁。盆底肌顧名思義是骨盆底的肌肉,由一群肌肉和肌膜韌帶組成,分深層肌肉和淺層肌肉。如果盆底肌出現(xiàn)問題,深層肌肉受影響會導致子宮脫垂等;淺層肌肉受影響會出現(xiàn)漏尿等現(xiàn)象,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在女性的一生中,妊娠、分娩、難產、盆腔腫瘤、子宮和陰道手術、絕經(jīng)后卵巢功能的喪失、性激素缺乏等,均易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經(jīng)損傷,使女性盆底組織受損、功能缺陷,盆底支持韌帶松弛,導致盆腔器官脫垂,包括子宮脫垂、陰道前壁(膀胱)脫垂、陰道后壁(直腸)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其發(fā)病率約為中老年婦女的40%.嚴重時存在膀胱、直腸功能障礙,不能自控小便,咳嗽、打噴嚏、跑步、大笑及用力時小便會不自禁地流出,有的婦女需要長期使用護墊或尿片,而且整天異味纏身,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哪些人需要做盆底功能檢查
1.產后媽媽:產后42天的媽媽高達30%以上有盆底功能損傷,產后3個月內是醫(yī)學上公認的進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治療的最佳時機。
2.已育和30歲以上的女性:尤其是肥胖、便秘、慢性咳嗽和有過盆腔手術史的女性。30歲以后,女性機體機能開始衰退,尤其是有過生育經(jīng)歷的女性,如不盡早進行盆底保健,將來發(fā)生盆底功能障礙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3.更年期及絕經(jīng)后的女性:隨著女性體內激素水平的下降,盆底肌力減弱,盆底器官脫垂、尿失禁等盆底疾病進入高發(fā)期。
盆底重建術為重度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帶來福音
針對陰道松弛、器官脫垂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可采取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輕度的盆底松弛、子宮有脫垂感,可以通過盆底康復治療來改善盆底肌的張力,增進盆底功能,加強陰道收縮力,提高性生活滿意度??祻椭委熌壳坝信璧准∪庥柧殹⑴璧准∪饪祻图夹g(生物反饋和電刺激)等。中度脫垂可以通過物理刺激辦法和手術修補盆底的辦法治愈。重度患者常需要手術治療,即進行盆底重建手術。
盆底重建手術是通過使用無張力吊帶或補片,對過于松弛的組織進行懸吊、修補,重建盆底組織架構。這種新型的手術不用開腹,切口小,出血少,術后控尿效果好,不易復發(fā)。對患有內科疾病、體質虛弱、不能耐受大手術的患者更為適宜。
為了預防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已經(jīng)生育過和30歲以上的女性,都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盡早進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以防后患。準備生二胎的女性更應在懷孕前對自己的盆底功能做好評估,并進行必要的盆底修復,因為再次妊娠會使子宮脫垂等癥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