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地鐵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小學生在乘坐地鐵的時候,突然流起了鼻血,獲得了很多熱心乘客的幫助。下車時小孩的一個舉動,感動了無數網民,也給很多人上了一課,
小男孩下車時把自己流鼻血擦的紙巾都裝到了一個袋子里,然后拎著下車了,這一舉動當場獲得許多乘客的稱贊:“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件事當時被一個幫助小男孩的好心人拍了照片并且發了朋友圈,卻意外在網上傳開。有記者因此采訪了那名小學生,沒想到,小朋友說的一番話更是溫暖了無數人的心。他說:“自己弄的垃圾就該自己扔。”不禁讓人們感受到了小學生的素質和懂事。
這件事給了大眾很多警醒,在公共場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養成良好的習慣。社會需要大家一起攜手維護,這樣才會變得更好。這更是提醒一些不注重社會道德的人,要以那位小朋友的言行為榜樣,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給下一代作好榜樣,這才是一個公民應該做的事。
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及業界專家聚焦兒童保護,呼吁加快落實兒童防性侵教育制度化,促進兒童防性侵機制建設,推動保護兒童相關法律和制度進一步完善。
3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到的“—號檢察建議”引起社會高度關注。這份于去年10月份向教育部發送的“一號建議”,其核心內容為: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預防性侵害的制度機制;加強對校園預防性侵害相關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等。
《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 18歲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兒童超過750人。
“女童保護”負責人孫雪梅表示,報告中性侵兒童案例數據僅基于當年公開報道的案例,并不等同于全年性侵兒童案例總量。由于諸多因素,性侵兒童案例難以全部被公開報道和統計。其中,利用網絡性侵兒童等性侵新形式呈高發嚴峻態勢,這類案件更具有隱蔽性,需要高度警惕和重視。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于欣偉說:“總體來說,教育部門、家長和社會的防性侵安全知識和意識還相當缺乏,這樣的現狀亟待改善。”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說,網絡安全問題已經滲透到未成年保護的各個角落,目前法律層面亟待對網絡猥褻兒童方面立法,她建議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增加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相關條款。
3月18日下午,上海市奉賢區南明路北唐新苑一居民家中突發火災。最先發現火情的是一名10歲兒童,他在察覺不妥后立即向一旁的居民求助并報警。因處置及時,火災未殃及鄰居,也未造成人員傷亡。
事發時,來自明德外國語小學的學生李樂豪在小區內和其他同伴玩耍。在此過程中,他突然聞到空氣中傳來陣陣燒焦的味道,抬頭一看,3樓一戶居民家發生了火情,滾滾煙霧正不斷從窗口冒出。由于小李沒有手機,發現起火后,他立即向一旁的居民求助。
接到報警后,公安、消防部門迅速到場處置。消防隊員到場后,很快將屋內明火撲滅。據了解,事發時,起火居民家中沒有人,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但起火居民家的墻壁被熏黑,部分物品被燒毀。由于處置及時,火災對鄰居影響不大。
據李樂豪介紹,平時在學校和家中,老師和家人會對自己進行消防安全教育,若遇到火情,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報警。這次小李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也讓老師、同學和家人為他點贊。
3月19日,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公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下稱《規定》),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該規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指出,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條件的應當建立家長陪餐制度,健全相應工作機制并及時進行研究反饋。
《規定》再次對小賣部問題作出規范,要求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確有需要的,應當依法取得許可,并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關于學校食堂,《規定》中稱,引入社會力量承包或者委托經營學校食堂的,應當以招投標等方式公開選擇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能承擔食品安全責任、社會信譽良好的餐飲服務單位或者符合條件的餐飲管理單位。
此外,《規定》還多處提及家長參與問題,組織師生家長代表參與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管理和監督;學校在涉及學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項上,應保障師生家長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
《規定》明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學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依法查處涉及學校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建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及時向教育部門通報學校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抽查考核,指導學校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和宣傳教育:依法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學校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
日本共同社報道,3月19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正式通過了《兒童虐待防止法》和《兒童福祉法》修正案,規定在家庭教育中禁止體罰兒童。如沒有特殊因素,相關法案將在國會上通過后,于2020年4月開始正式實行。
2019年1月,日本千葉縣野田市發生了一起震驚全日本的虐童案。10歲女孩栗原心愛被父親連續幾天施以暴行致死。此前日本也有多起打著“家庭教育”旗號殺害孩子的案件發生。日本政府由此決定著手修改相關法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內閣會議前表示:“守護孩子們的生命是所有成年人的責任。我們將迅速致力于推進防止虐待兒童的舉措。”負責虐童問題的厚生勞動省干部也表示: “家庭教育升級為虐待的情況愈演愈烈,我們希望通過法律禁止這種行為,讓民眾廣泛意識到,在教育孩子時實施體罰是不對的。”
3月15日,德國柏林、意大利羅馬、奧地利維也納以及芬蘭等歐洲多個國家首都和主要城市都有學生響應“周五為未來”行動,走上街頭呼吁政府盡快采取行動,切實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
這一行動最初于2018年由時年15歲的瑞典女孩格雷塔·通貝里發起,現已擴散至歐洲和全球多國。在柏林街頭,數以千計的學生以一種熱情歡快的方式呼吁社會重視氣候變化的嚴重性。不過學生們的“逃課”行為亦引發褒貶不一的評價。
英國《衛報》近日稱,隨著中國開始大規模地改善國民的投資意識,可能很快該國的小學教科書會有“市價盈利比率(市盈率)”或“買入并持有”這類術語的定義。
中國教育部和證監會稱,他們將共同努力“提升(中國青少年的)金融素養”。官員們說,改善對本國證券期貨的了解將從小學和中學教科書開始。
近年來,中國許多退休老人或不懂行的投資者因為風險投資或遭欺詐而損失積蓄,為此政府一直試圖提高國民的金融素養。
中國的股市常被稱為是一個“賭場”,與實際的經濟狀況關系不大,其中散戶居多。他們只想賺快錢,往往憑網上消息、謠言甚至迷信買進賣出。
現在,中國為捉襟見肘的公司和地方政府尋求新的資金,并開放更多的外資進入本國股市。這種情況下,中國打算提高中國投資者的水平。
中國科技公司推出面向孩子的金融知識App,而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的學校引入了相關課程。
官員們說,他們還將提高教師的金融素養,鼓勵高校向所有學生開設相關課程,采用其他“創新”方式如夏令營、虛擬交易等提高學生對股市的了解。中國證監會也表示會提供相關課程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