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萌 劉驊
【摘 要】民族聲樂藝術作為我國民族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更為快速的今天,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對于培養更高的民眾素質、加強各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研究中國現代的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和發展是具有相當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傳統;社會;西方
一、引言
從特征出發,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是是一個包含這歷史性和地域性的概念,是有別于中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和當代西方聲樂藝術,并且體現著現代性聲樂藝術的綜合概念。隨著我國進入進入新時達,文藝界甚至社會對于藝術的要求也在逐步調高。具體表現在:如何加強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更好的與中國優秀傳統聲樂土壤結合起來?如何在快速發展的潮流中把民族性和世界性結合起來,即如何更高效地吸收利用當代西方的優秀民族聲樂藝術成果?另一方面,如何把帶有我國特色的現代民族聲樂體系輸出到其他國家,增強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在國際上的實際地位,促進世界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交流和發展。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作為現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背景和形成過程對于促進中國和世界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形成的條件
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過程。其形成過程和成熟過程往往具有強烈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文化背景,既有本土資源也有外來因素的刺激;既受政治影響,也受社會發展水平影響。總而言之,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體現了一種傳統文化的包容性,也與我國在二十世界以來面臨的社會近況、世界多元文化的的發展密切相關。
2.1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特質
中化文化具有歷史的后厚重性和地域的包容性。由于文明本身存在和發展的需求,中華民族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我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時期,我們中華文化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時也善于與其他民族其他地域的文化進行交流對話,并擅長從中吸取文化精華。中國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在這方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比如在金朝和元朝之后,胡人樂器和樂曲十分流行,如喇叭和嗩吶等在當今生活中仍然應用很廣的樂器就是在那時傳下來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樂曲方面,比如高昌樂、天竺樂。龜茲樂等都在中國傳統樂曲文化中產生過一定影響,并融入到中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中。總而言之,外來聲樂文化傳入中國后,往往會被中國的傳統文化所包容吸納,實現了本土化;直至近代,我國文化的包容性也充分體現,這種包容性為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2.2中國社會變革的社會性要求
民族聲樂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其發展變化取決于外在客觀對象的變化,而外在客觀對象往往就是指社會客觀環境中的客觀需求。近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認知發生了極大的變動,這反映在人們對于新型文化的追求方面。映射到民族聲樂藝術的變革方面,就要求民族聲樂藝術進行一定的變遷,能夠體現時代的特征和反映人民的心聲。正如《理想國》中的蘇格拉底認為體育和音樂是影響人的素質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民族聲樂藝術作為一種音樂的表現形式,合乎時代發展潮流的民族聲樂藝術往往能增進民族認同感和提高民眾素質。因此,在我國近代社會變遷和我國當代社會經濟環境進行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即發展就是一種歷史潮流和社會需求的必然。
2.3世界多元文化對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促進
世界多元文化是在不同的具體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不同集體和地域的共同價值取向。在不同的國別和地域之間,文化的交流往往會導致價值觀的碰撞。具體到民族聲樂的現代性孕育方面,這種聲樂文化中國和西方,傳統和現代的交流和價值觀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在這種碰撞中間,必然要舍棄一些東西,原有的突然在吸收新的要素的前提下額也必然會產生新生事物。顯然,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促進了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現代性的孕育。
三、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民族聲樂在我國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從時間階段性來看,一是中國古代傳統聲樂階段,即奴隸制到封建制社會這個時間段;二是從中國傳統民族音樂逐漸過渡到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階段,即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始;三是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在改革開放后的發展階段。
3.1中國傳統古代聲樂藝術的發展概述
中國傳統古代聲樂藝術是植根于我國特有的歷史和地理土壤之上的,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也是植根于相同土壤。從時間先后順序而言,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和傳統聲樂藝時一脈相承的,是對后者的繼承和發展。古代傳統聲樂藝術的發展是和生產力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比如漢唐時期生產力比較發達,人們對于歌唱和舞蹈的追求更加熱切,使其成為這一階段的主流;宋元時期戲曲藝術的繁榮也有賴于大型音樂諸宮調的出現。總而言之,我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形成了教委的完整的傳統民族聲樂藝術體系,也構成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基礎。
3.2近代社會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
一般來說,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我國進入了風雨飄搖的近代,民族聲樂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蛻變的關鍵階段。帝國主義用大炮轟碎了清朝政府的天朝上國的美夢,使中國在接下來的一些列戰爭和條約中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種重大的歷史背景下,民族團結和國家獨立成為人民群眾的殷切希望,因此,當時的民族聲樂呈現出一種民族自強的時代特性;另一方面,隨著西方船艦利炮進入中國的,還有西方的文化技術,其中當然包括西方的樂理、樂器乃至相關音樂技法。客觀上來說,這給中國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帶來了新的可變因素,開啟了近代音樂思潮。
3.3改革開放后民族聲樂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生活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在文化上表現為中國與西方進行了更全面和深刻的交流。因此,在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特征方面,體現為中國與西方的“土洋結合”;同時,這一時期,藝術表達的個性得到演唱者的青睞,美聲唱法也逐漸被接受并流行開來;也出現了一大批民族聲樂藝術優秀歌唱者,如吳雁澤、彭麗媛等;在音樂教學和音樂管理方面,相應的民族聲樂專業相繼成立,音樂管理也更加的理論系統化。總而言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進入了一個高峰期;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和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民族聲樂的發展將會繼續創造新的高峰。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具有本身的客觀前提條件:傳統文化的包容性是其形成乃至發展的前提,社會變遷或變革的要求是其基本社會屬性;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豐富了其文化內涵。在這些前提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現代民族聲樂的形成過程可以追溯到中國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近代具有現代性的民族聲樂藝術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民族聲樂藝術。顯然,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是歷史性、系統性、人民性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陳海容. 中西融合 民族神韻——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屬性[J]. 音樂創作,2010(04):120-123.吳世秀.
[2]論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J]. 北方音樂,2015,3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