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野原重明

105年的人生中,我依靠語言,探索生命,認識自己。就如語言支撐我的一生一樣,我希望我說的話,能進入你內心深處,慰藉你曾困惑受傷的心靈。
先生活到105歲,難道不怕死嗎?
不遠的將來自己即將死去,一想到這樣的事,就感到非常害怕。僅僅是被你問,我就緊張得兩腿發軟。因為疾病越來越重,自己的體能日益衰退,死亡的氣息也就越來越逼近。我作為醫生,對人總難免一死的事實也就有更深刻的體會。
正因為這樣,每個清晨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我就會發自內心感到喜悅。正因為活著,才能開始新的一天;正因為活著,才能有不期而至的邂逅。即使活到105歲,對我來說,依然存在許多未知的自己,我無比興奮地期待與未知的自己相遇。
即便每個人“生的時刻”已經決定了“死的必然”,但因“討厭死亡寧愿選擇不出生”的人并不存在。死和生是不可分割的,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就沒有生。領悟其內涵,方知生和死本質是一樣的。
既然我們無法擺脫死亡的定數,那就無須再逃避。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一心只盯著死亡,或是假裝視而不見、自欺欺人,而應努力讓自己擁有的人生充滿璀璨的陽光,好好體會死和生互為一體的生活。
親眼見到很多人的死去,您怎么看待死亡?
死亡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就像蜥蜴的尾巴斷了一樣,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作為醫生,我目睹了很多人的死亡,我深刻地體會到:死亡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另一種新的開始。
我妻子離世后,陸續又有一些親朋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但因為我常常憶起他們的音容笑貌,所以在我的記憶深處,他們似乎比在世時更為鮮活。
這讓我明白,原來人死后并不會煙消云散,并不會從生者生命中徹底消失;相反,通過時時追憶,他們會以更為深刻的方式鐫刻在我們的生命里。就比如現在,我覺得妻子從未離開,這種在一起的感覺在她離世后更加強烈。所以,死亡并不是如同蜥蜴斷了尾巴那樣的結束,而是現世生命的另一種延續,只是和以前生活方式不同,他們在我心里存在得更加清晰。
先生活到105歲高齡,您覺得幸福嗎?
我現在已經105歲了,今年(2017年)秋天,我就要106歲了。雖然走過這么漫長的人生,但我從來不是以長壽為目標活到現在的。
其實我疾病纏身,每天在與各種疾病戰斗,也達不到自己想要的健康狀況,為此我一直感到苦惱。后來,終于到了不得不坐輪椅的時候,我尤其體會到生活不能自理帶來的各種不便。
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長壽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棒了。長壽才讓我有機會在100歲之后,開始了解內心那個真正的自己。我終于意識到,原來漫漫人生最不了解的竟然是自己,這需要上一定年紀才會發現。
人生的“午后”該怎么度過?
選擇衡量自己的標尺,應該以價值觀作為首要考量。
必須擁有自己的指南針,帶著它走下去。
一天當中,午后比上午的時間還要長。
這是我80歲的時候寫下的人生感悟。
人生的午后,時光悠長,這種感覺是幸福的。
人世間,有太多的事情,往往無法立刻看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反復思考,真正的意義才能顯現出來。
人生走到100歲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長壽是件可怕的事情吧?想到老人動作緩慢,反應遲緩,不少人對此感到害怕,心里排斥,認為這樣的人生沒什么價值可言。而且長壽的人是孤獨的,甚至會面臨經濟上的不安全感。人到了100歲,因為前面是未知的世界,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理是無法克服的。
可是,如果壽命足夠長,我們就獲得更多的時間來探索未知的自己。雖然一個人不可能徹底明白自己,可是越來越了解自己所帶來的喜悅遠遠勝過年老體衰的痛苦。
先生堅持不懈地宣傳生命的寶貴,在您看來生命究竟是什么?
生命是一種能量體,看不到,但確實存在。但是,這個能量體到底存在于何處呢?
多年來,我以宣傳生命尊嚴為己任,以“生命學習”為主題,與日本各地十幾歲的孩子們進行交流。我問孩子們:“生命在哪里?”孩子們有的指著心臟的地方,示意我生命所在;有的直接回答說“在大腦里”。
我們知道,心臟只不過是維持整個身體生存的某個類似于泵的重要臟器,而大腦也只是具有思考功能的器官而已。我對孩子們說:“生命存在于我們能夠支配的時間里。”
我想我會繼續宣傳這個理念。
我對孩子們說,你們現在每天要吃早餐,每天要來學校學習,時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你們做這些事是為了誰啊?都是為了你們自己。兒童時代的時間幾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你們長大成人后,才會有能力為他人、為社會貢獻你們的時間。
在人有限的生命中,用于別人的時間多還是留給自己的時間多?
如果這樣說話,孩子們就會眨巴著眼睛,認真地聽我說的話。
生命究竟是什么?
能真正理解到的,也許是孩子。
最愛的人身患重病,感覺自己無能為力,先生是如何看待疾病的?
人身上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病痛會讓身體日漸衰弱,可是不久,生命會從衰弱中產生一種類似于種子般的強韌力量。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患者。
活著并且身體健康時,我們沒有好好珍惜,時常有這樣或那樣的牢騷和不滿……你沒有這樣的經歷嗎?
確實,人一生病,隨之而來的是難以訴諸筆墨的痛苦。不過全然仰賴有如此切膚之痛,才能警醒一直無知妄為的自己,讓自己對健康心生敬畏與感激。
如果現在你最愛的人生病了,那么請先告訴他/她,要感激疾病帶來的內省機會;而且,感受你們在一起時的喜悅,感謝你們在一起的那些時光,彼此依偎、互相鼓勵,祈禱在一起的時間盡可能更長久。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處于患病狀態,你想聽到的是什么樣的話,你希望對方做哪些事,想清楚這些,才能更好地幫助患者。
已經走過105年的人生,作為醫生,我一邊治病救人,一邊正常生活,沒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現在,我終于有機會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了。
我從心底認可:疾病是上天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