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和
賽吉拉呼,于1959年從內蒙古新巴爾虎左旗入伍,被分配到騎兵五連當戰士。
騎兵五連是騎兵某部在昆侖山平叛作戰中新組建的連隊。連隊組建后,全連指戰員虛心向老連隊學習,發揚他們的光榮傳統和戰斗作風,在卡那灘、扎西、東霸平叛戰斗中,不畏艱難,奮勇當前。騎兵五連有自己連隊戰歌《騎兵五連戰歌》:紅旗飄飄,烽煙滾滾,騎兵五連誕生昆侖山。馬刀閃閃,揚斗志,霞光似火照丹心。臥冰爬雪,忍饑寒,艱苦奮戰為人民。大戰昆侖山,殺敵真威風,浴血奮戰出英雄。共產黨領導咱向前進,光榮連隊,英雄戰士,向前、向前、向前!
賽吉拉呼是個貧苦牧民的兒子,他對共產黨、解放軍有深厚感情。他在聽連隊戰斗事跡、學唱連隊戰歌時深受鼓舞。他想:組織上把我分配到英雄連隊,這是組織上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的考驗。我一定要聽黨的話,努力工作,英勇戰斗,為人民立戰功,爭當一名合格軍人。他服從命令聽指揮,團結同志,努力工作,表現出新社會一個青年人求進向上的思想和工作態度。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團組織,被提拔為戰斗班副班長。
1960年5月,賽吉拉呼所在部隊奉命投入唐古拉山以北,當曲河以南,約4000平方公里范圍內實施的二號戰役。騎兵五連是該部隊先鋒連,賽吉拉呼所在三排和三排六班是前衛排、尖兵班。
部隊要強渡當曲河,進入二號戰役地區展開戰斗。當曲河水流湍急,河對岸渡口有敵人防御工事,嚴密防守。為了避免部隊傷亡損失,部隊命令騎兵五連趁夜黑,悄悄強渡過河,迂回到敵人背后,突然襲擊,殲滅防守之敵,為部隊過河進入戰役地區掃清道路。
騎兵五連連長蘇日和木受命率連隊連夜趕到河邊,令尖兵班班長賽吉拉呼帶領戰士強渡過河,為連隊過河探險引路。賽吉拉呼在馬背上長大,對馬性比較了解。他怕單騎下水被急流沖散,影響渡河戰斗,便把全班戰馬用繩索連接起來,自己領先下水。越走河水越深,在湍急的河流中,只有馬頭露在水面上。在賽吉拉呼的引領下,全連安全過河,按照預定作戰方案,發起突然襲擊。敵人驚慌失措,四處逃竄,我軍占領了渡口。
在二號戰役期間,騎兵五連在一次戰斗中,突然遭到敵人的攻擊。連長蘇日和木立即組織全連反擊。同時,令三排迅速迂回到敵人側翼,與連主力夾擊殲滅敵人,防止敵人撤退逃跑。三排迂回到敵人側翼接近敵人,賽吉拉呼奮勇當先,一躍而上,向敵人喊話:“放下武器,立即投降!”三排配合連主力,對敵人猛烈進攻,賽吉拉呼帶領尖兵班戰斗在最前面,猛打猛沖。

圖為7個榮立戰功的連隊代表,前排左一為張世英,左二為賽吉拉呼
在這次戰斗中,賽吉拉呼不幸中彈。
他身負重傷,被送到醫院治療。醫院確診為腳踝骨粉碎性骨傷,需要截肢手術,否則后果嚴重。一聽截肢手術,賽吉拉呼急了,懇求醫院保留他的腿,讓他重返連隊,到前線去戰斗。醫院研究決定,尊重個人意見,去掉碎骨,用鋼釘連接固定傷骨。經8個月的治療和休養,他傷愈出院,但是,左腿比右腿短4厘米。
連隊領導考慮他的身體狀況和部隊執行作戰任務實際,決定讓他復員。醫生用鋼釘連接固定傷骨時,賽吉拉呼沒有掉眼淚,聽到讓他復員,他傷心得哭了,眼淚漣漣地找到連隊領導,說:“我是一個貧苦牧民的兒子,父親被日本鬼子打死,家里房無一間,地無一垅,母親領著孩子到處流浪,討吃要飯過日子。共產黨解放了我全家,讓我們過上好日子。我不能忘記過去的苦,更不能忘掉共產黨的恩情。我腿殘不怕,只要讓我繼續當騎兵戰士,為黨的事業,為人民的利益,到前線打仗消滅敵人,哪怕粉身碎骨,犧牲生命,我都心甘情愿。”
連隊領導根據他一貫表現,決定讓他留隊,繼續任三排六班班長。
1961年6月,賽吉拉呼重新上馬揮刀,參加了昆侖山、楚瑪爾河源山等地戰斗。
在昆侖山戰斗中,有一股敵人逃跑了。騎兵五連在山里找了一個星期,連影子也沒找到。有一天,賽吉拉呼忽然看見在空中三五成群的雄鷹,通過山口向西南方向飛去。他琢磨:小時候聽老人講過,雄鷹空中俯瞰千百里,發現食物飛奔而去。雄鷹飛去的方向,一定會有人,有人就會有食物。那么人是誰呢?根據幾天的偵察,山里沒發現新的敵人,那一定是逃跑之敵。他把自己的想法報告了連長。連長說:“賽吉拉呼,你有雄鷹的眼睛,你還應該有雄鷹的勇猛!”連長當即命令三排長和賽吉拉呼,帶領全排向雄鷹飛去方向偵察敵情。
三排立即出動,在西南山區偵察發現,離他們約三五里上空,仍有雄鷹盤旋。賽吉拉呼向排長指著空中飛的雄鷹,報告說:“敵人離我們不遠了,做好戰斗準備吧。”排長令全排做好戰斗準備,悄悄接近敵人。不出賽吉拉呼預料,敵人搭建了10多頂帳篷,正在殺野牛放血,搞野外“美餐”。排長命令向敵人發起突然襲擊,猛烈進攻!賽吉拉呼一馬當先,沖進敵營,一會兒工夫押出了50多名俘虜。騎兵五連又打了一次漂亮的突襲戰。
1961年1月31日,賽吉拉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天,他終生難忘。在他的日記里這樣寫道:“今天我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要牢記黨的教導,為黨的事業努力工作,奮勇戰斗,為黨、為人民立戰功,永遠做合格的共產黨員。”
二號戰役結束后,賽吉拉呼所在部隊奉命進入可可西里地區執行作戰任務。這里山高路遠,部隊后勤供給遇到困難,騎兵五連已經斷糧半個多月,他們發揚紅軍戰斗精神,發動干部戰士找野菜、挖草根。
有一天,賽吉拉呼帶領尖兵班在山里偵察敵情時發現,在遠處一座山溝里冒著裊裊炊煙。他令全班做好戰斗準備,并悄悄接近山溝附近。那里有幾頂帳篷,約有10多人,20多頭牦牛。他們在山溝里燒水做飯。賽吉拉呼斷定這是一小股逃竄之敵。他帶領全班,向這小股敵人發起沖擊。他們沒有反抗,乖乖投降。原來,這是一支為昆侖山之敵送生活物資的運輸隊。賽吉拉呼把繳獲的糧食、物資和被俘虜人員全帶到連隊處理。連隊領導和戰友們拍手稱快地說:賽吉拉呼又打了一個漂亮仗,又立了一次新功,連隊有糧食吃,馬有料喂,打勝仗有保障了。

在斷糧的日子里,戰士們煮著野菜吃。
1961年11月,賽吉拉呼所在騎兵團完成了平叛作戰任務,回歸原建制。
1964年開始,全軍開展大練兵高潮。騎兵團決定,各騎兵連隊都要訓練培養出一個精兵尖子班,參加團、師、軍區部隊軍事比賽和全軍比武。
騎兵五連決定,由馬術、斬劈技術較好的副指導員賽吉拉呼協助連長訓練精兵尖子班。他沒有辜負全連干部戰士的重托,投入了緊張而有序的軍事訓練中。經比賽,在乘馬應用射擊、斬劈訓練項目上,獲全團、全師、全內蒙古軍區第一名。
更加可喜的是參加全軍比武,乘馬應用射擊又獲全軍第一名成績,為內蒙古軍區部隊爭了光,增添了榮譽。
1965年,賽吉拉呼光榮出席了內蒙古軍區召開的英雄模范、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經軍區黨委研究,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烏蘭夫上將簽署命令,批準賽吉拉呼為“內蒙古軍區標兵”。內蒙古軍區黨委號召全軍區部隊開展學習賽吉拉呼活動,學習他無限忠于人民,為百萬農奴解放而英勇戰斗精神;學習他軍事上過硬,訓練精兵,能打善戰,屢建戰功的英雄本色;學習他身殘志堅,以頑強意志戰勝傷病,重新跨上戰馬,為人民騎兵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鋼鐵意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賽吉拉呼先進事跡。
1981年6月,賽吉拉呼任北京軍區守備某師八團政治委員,后調任呼倫貝爾森林支隊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