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個投資圈,誰能做到連續十年年均收益率超過50%?1970年羅杰斯參與創建的量子基金就做到了這一點,十年后,羅杰斯為自己積累了數千萬美元的巨大財富。作為積極看好中國的投資家,他對中國投資機會的研究和關注一直在持續。為此,《經濟》雜志記者獨家專訪了這位現代華爾街的風云人物——吉姆·羅杰斯。以下為部分采訪節選:
《經濟》: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的投資價值在哪里?
羅杰斯: 通常在人們感知到經濟低迷帶來的痛苦之前,世界上很多地方就已經出現很多的跡象了。中國的一些地方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需要處理境外問題的區域。此外,中國正在削減近年來累積的所有債務。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即便會讓發展速度變慢。因為盡管擴大債務規模可以加快速度,但接下來往往會導致很多問題。
預計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不會那么嚴重,因為中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這可以說是21世紀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此外污染防治、旅游、三農等受到政策利好推動的行業受到經濟下行沖擊的影響會小一些。
《經濟》:經驗和才能,對于投資人來說哪個更重要?
羅杰斯:最終還是經驗更重要。
《經濟》:過去幾年,您經常來中國,最喜歡的城市是哪一個?
羅杰斯:很多城市都很好,一度非常喜歡上海、大連,這取決于不同的時間。我對所看到的一切都很感興趣。中國的歷史非常吸引我。
從三鏈中挖掘投資機會
——訪全球并購專家、投資銀行家王世渝
經濟全球化進程使得投資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形式。全球并購專家、投資銀行家王世渝在接受《經濟》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全球化不可抵擋的腳步,中國企業要從產業鏈的角度找到投資機會。以下為采訪內容觀點節選:
《經濟》:從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聯的角度來說,您覺得中國哪些產業的投資機會較大?
王世渝: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跟發達國家在產業鏈鏈條上面有差距。如果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就必須從產業鏈的中下游走到上游去。因此,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存在著各行各業的機會。如果看中國的醫藥產業和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之間的關系,就能看到巨大的機會,要在中國甚至是全球視野內找到內在的商業邏輯關系。
《經濟》:醫療的投資機會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王世渝:中國過去40年的改革有兩個還有空間的地方,其一就是醫藥醫療。現在看來優質的東西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發展,中國很多都是一開始開放后很被動,但是逐漸在競爭過程中自己又成長起來。現代醫療健康,是整個人類工業化進步的產物,中國跟發達國家在醫療方面的差距太大了。中國有18萬個藥號,95%以上都是仿制藥,如今醫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了大門,可以把全世界發達國家的藥品、高端的醫藥設備和現代醫療服務,通過投資帶到中國來,轉化好,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這里面有數萬億的市場空間,所以不僅有很大的社會意義、改革意義,也醞釀著巨大的商業機會。中國還沒有一個屬于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手術機器人,那我們就可以通過股權投資,將手術機器人引到中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