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
現在不斷地有同學說,作業太多,時間不夠用,壓迫得自己沒有一點兒自由時間,連整理錯題本、回顧課本的時間也找不出來。聽了以后,我進行了深入地觀察,感覺同學們作業是不少,壓力也很大,但是,在時間的利用上,卻普遍存在大量浪費的現象??吹靡姷氖?,有人課前飯后在教室里嬉笑打鬧,下課鈴聲未響已經沖出教室,甚至自習逃課。遲到似乎是永遠的風景,課堂上昏昏欲睡的人總有那么一兩個……這些現象也許與你無緣,那么,你的時間真的已經被充分利用了嗎?
靜心思考一下,你有“三閑”嗎?
大家讀過魏書生老師的經典文章《控制“三閑”》吧。
我經常要求學生計算“三閑”的數量。從1979年起,我便建議學生每天像原蘇聯生物學家柳比歇夫那樣,細致地計算時間的利用率,然后統計一下今日的“三閑”有多少。后來我便要求學生,每天寫完日記以后,便在最末一行記下當天“三閑”的數量。
所謂“三閑”,即閑話、閑事、閑思。
我發現,凡學習不好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他們控制了“三閑”,而是“三閑”控制了他們。不只學生,就連自以為有點自控能力的我,也常常在某一段時間無所作為,明知有許多實事可做,但腦子就是不配合,不知不覺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腦子閑思,任手不由自主地做閑事,也有時不由自主地成了清談俱樂部成員。
應該說,我算是一個比較忙的人,但即使在完成較多任務之時,我覺得自己的腦子仍不自覺地向閑思貢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由此我想到缺乏自制力的中學生們,他們被“三閑”控制的時間一定比我多。
統計“三閑”,首先要具體分析什么叫閑話、閑事、閑思。
閑話,指沒用的話和有害的話。沒用的話是指人家在那兒上自習、看書,他在那兒說笑話、說玄話、說大話、說課外的話,這些話當然都沒有用;公共場所,如閱覽室、科技活動室,他竟說電子游戲廳的事,當然沒用;人家在聽廣播、看電視、參加會議,他講起了吃零食的事,自然沒用,這類話,不說為好。另一類是有害的話。人家學習,他故意干擾別人,分散人家注意力;人家進步,他編了瞎話,造了謠言傷害人家;別人團結,他背地里傳話,搬弄是非,背后說人家短處,即使無意,也是有害的話。
閑事,指無用的事或有害的事。如一個中學生,并非研究電子游戲機的專家,卻把課余時間消磨在電子游戲廳里,這顯然是沒用的事。老師正在講數學,個別人數學成績不好,卻在下面看武俠小說,當然無用。同學們都在上自習,他卻在那里做學齡前的事,疊紙船、畫兒童畫,有用嗎?一位同學并非對服裝設計有興趣,卻用相當多的時間跟父母要錢去逛市場,買花樣翻新的服裝,如此支配精力,顯然也沒什么用處。
對中學生有害無益的事也不少,個別學生逞強妄為,想在學校里稱王稱霸,滿腦子都在計算怎樣打別人和怎樣逃避別人的打,并付諸行動。人家上自習,他哼小曲;人家用下午第三節課活動、跑步,他偷偷跑去買糖果零食吃;還有不少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事,都應在控制之內。
閑思困擾人的時間就更多了。有一類閑思只是沒用,耽誤做實事,閑思本身并無直接害處。如:正聽著歷史課,思路不由自主地從課堂教學講的晚清文學,聯想到《三國演義》,又聯想到《封神演義》,聯想到姜子牙垂釣遇文王……不知不覺間,下課時間到了,毫無用處的閑思統治了這位同學半節課。這樣的聯想倘是有目的,為了創作,為了訓練自己有意的聯想能力,當然有用。倘若在不需要聯想的時候,聯想卻無拘無束地自由馳騁,這至少可以說沒有用途。
另一類閑思則是有害的。如學習、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考試成績不理想,就開始憂慮,就擔心同學們怎么議論自己,父母怎樣批評自己,鄰居又會如何瞧不起自己。結果越想煩惱越多,越不能平心靜氣地分析失誤的原因,更談不上采取積極有效的糾正失誤的措施了。這樣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鏈:考試失誤—情緒低落—無心糾正—成績更差。不少后進同學就是沿著這條惡性循環鏈,使自己從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了最底層。這類閑思尤難控制。
時間的利用率是看不見的競爭,而這種競爭才是最有價值的。有很多同學對自己的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他制訂了周密的學習計劃,然后有條不紊地去完成計劃。時間被合理地充分利用,連邊角余料也有效利用了,這樣,他就在充實中享受到了不斷進取、不斷進步的快樂,享受到了知識本身的樂趣,希望在前,他前進的道路越來越寬,腳步也越來越快。
你對于時間,不要有任何的僥幸心理,就像對高考永遠不要有僥幸心理一樣。
一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擊中了兔子的后腿,受傷的兔子拼命逃生,獵狗在后面窮追不舍??墒亲妨艘魂囎?,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生氣地說:“你真沒用,連一只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解釋:“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而兔子帶著傷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只獵狗很兇呀,你又受了傷,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可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回去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那只獵狗,并不是沒有追上獵物的本事,而是只滿足于盡力卻沒竭盡全力。甚至有時還心存僥幸,能偷懶時就偷會兒懶。而部分同學也是如此,總以為憑自己的素質和努力,考個本科應該是很有希望的,但當面對冷冰冰的高考結果時,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有人說: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而要付出艱巨的勞動。高考也是這樣,沒有任何僥幸可言,唯有竭盡全力,忘我地拼搏,才有希望邁過那道神圣的門坎。
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為了享受優質的高等教育,你一定要竭盡全力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