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蘭,樸秀英,陳曉初,劉豐茂,李富根*
(1.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北京 100125;2.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北京 100193)
韓國自2016年12月31日開始實施農藥殘留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PLS),也稱為“一律限量”,即對韓國未制定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農藥/農產品,采用統一殘留限量標準0.01mg/kg,適用范圍為水果、堅果及種子、熱帶和亞熱帶水果。自2019年1月1日開始,其適用范圍擴大到所有農產品[1]。
目前,韓國共制定了466個農藥化合物在213種植物源產品、35種動物源產品上的7 941項農藥殘留限量標準[1]。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對未實施統一限量的農產品采用臨時MRL(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臨時MRL所遵循的原則是:首先采用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MRL(不包括組MRL),若無CAC限量時,采用韓國相似農產品或作物分類中同一類農產品中的最低MRL。但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將取消臨時MRL制度。
日本從2006年開始實施農藥殘留肯定列表制度,韓國的做法與其主要差異在于對已有限量的定義不完全一致。日本除了考慮本國已制定限量外,還會考慮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和部分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新西蘭和美國)通過JMPR(FAO/WHO農藥殘留專家聯席會議)和JECFA(FAO/WHO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科學評估得到的殘留限量標準。這些國家都對未制定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農藥/食品采用“一律限量”。一律限量的標準各國之間也有差異,如加拿大和新西蘭為0.1mg/kg,美國未明確規定,但會根據實際情況在0.1~0.01mg/kg之間采用[2],歐盟、日本和韓國為0.01mg/kg[3-4]。
2.1 中國出口韓國的主要農產品 據海關信息網(http://www.haiguan.info/)2015~2016年中韓兩國貿易統計,我國出口韓國主要農產品(年貿易額在100萬美元以上)共有34種,包括稻谷、玉米、高粱、粟、花生、葵花子、芝麻、甜瓜子、白瓜子、白術、貝母、大豆、紅小豆、菜豆、綠豆、蔥、蒜、甘藍、花椰菜、萵苣、蘿卜、茶葉、柑橘、草莓、蘑菇、黃瓜、馬鈴薯、菠菜、豇豆、山藥、辣椒、姜、番茄、竹筍等。
2.2 重點關注的農藥品種 對于我國已登記或已制定殘留限量標準(限量高于0.01mg/kg)的農藥/作物,如果屬于韓國尚未制定殘留限量的農藥/作物,其出口貿易過程中可能因殘留超標受阻。為此,通過查詢中國農藥信息網的農藥和作物登記信息以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并與韓國殘留限量標準進行了比對,對韓國實施一律限量標準后可能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農藥品種進行了梳理(表1)。對于韓國已經制定限量的農藥品種,不受肯定列表實施的影響,本文未進行梳理分析。

表1 我國出口韓國應重點關注的農產品和農藥品種

續表
從國內看,建議相關農產品生產及出口企業應引起重視。由于韓國執行0.01mg/kg的一律標準,將對在我國相關農作物上已登記或已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的農產品生產并出口韓國帶來較大的貿易風險。建議相關農產品生產和出口企業予以關注,尤其應重點關注稻谷、玉米、高粱、花生、芝麻、大豆、蒜等貿易額較大的農產品,避免因農藥殘留超標引起的貿易損失。
從國際看,我國有關部門應加強與韓國的溝通與交流。考慮到韓國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每年有大量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因而在沒有證據表明現有限量不能保證消費者消費安全的情況下,建議韓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貿易影響最小化原則,給予更長的過渡期,以保證食品生產者和貿易商的利益。同時,對于韓國尚未制定本國標準,但CAC已有標準的,建議韓方參照CAC標準執行,并在進行本國居民膳食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采納CAC標準作為本國標準。此外,鼓勵相關出口商、行業協會或農藥企業向韓國提供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制定所需的殘留試驗數據,用于其制定進口限量,切實解決農產品出口貿易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