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金嬌嬌
?
社區護士職業暴露與防護狀況的調查
王亞萍,金嬌嬌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201801。
調查社區護士職業暴露情況,為護理管理者規范社區護士職業行為,保護護士自身安全提供參考依據。采用自行設計的社區護士職業暴露防護調查問卷,對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52名社區護士進行調查。僅有34.62%的社區護士對標準預防概念很清楚。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安全防護行為中得分最低的3項是:掰安瓿時加墊棉球、為患者進行采血操作時戴手套、工作中注射器針頭回套。84.62%的社區護士曾發生過銳器傷,發生銳器傷后上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比例只占27.27%。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安全防護意識不高。護理管理者應重視對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安全相關培訓,加強防護行為的監督。
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安全防護
職業暴露是指因職業原因暴露在某種危險因素中,或職業中某種危險因素誘發感染或引發某種疾病的潛在危險,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1]。隨著社區護理服務的延伸,職業內容更加廣泛,復雜程度隨之加大。社區護士輾轉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及居民家庭之間,使其職業暴露類型多樣,暴露源難以預測,危險程度評估難度大。為減少對社區護士的職業傷害,保障護士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對社區護士職業暴露情況及防護知識、行為現狀進行調查,為社區護士職業安全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2017年12月,選取在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在崗注冊護士52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具有護士執業資格在一線護理崗位工作; ②社區護理工作2年以上;③愿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從事行政、后勤等非臨床護理崗位工作;②調查期間病假等原因不在工作崗位;③不愿意參加本研究。
1.2.1 調查工具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兩部分內容:①一般資料,包括年齡、職稱、工作年限、是否發生職業暴露;②社區護士職業暴露情況調查表,包括標準預防概念的知曉情況、職業暴露防護行為及職業暴露漏報情況。職業暴露防護行為問卷采用Likert4[2]級評分法,包括洗手、戴口罩、手套、醫療廢物處置等10項條目。得分越高說明該項防護行為落實越好。問卷由3名從事護理教育及社區護理專家對問卷進行評定,內容效度0.869,信度為0.836。
1.2.2 調查方法
采用現場發放問卷,由研究者介紹研究目的;統一指導問卷填寫方法及要求。共發放問卷52 份,回收52份,回收率為100.00%;有效問卷5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
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1~54歲。其他資料及職業暴露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基本情況(n=52)
52名社區護士中,34.62%的護士對標準預防概念很清楚,40.38%為清楚,21.15%為了解一些,3.85%為不清楚。
社區護士職業暴露防護行為得分以徒手掰安瓿時、為患者進行采血操作時戴手套分值最低。見表2。
84.62%的社區護士曾發生過銳器傷,發生銳器傷后上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比例只占27.27%。

表2 社區護士職業暴露防護行為得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僅34.62%的社區護士完全掌握標準預防的相關知識;大多數社區護士都是一知半解,掌握不全面;還有一小部分(3.85%)社區護士不知道什么是標準預防。護理人力資源不足,護士超負荷的忙于繁重的治療、護理等任務,使得護理人員身心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她們雖然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受到感染,但由于工作繁忙而往往忽視了對自身的防護,導致防護措施落實不到位,從而增加了職業暴露的可能性[1]。目前,社區醫療機構并沒有設立醫院感染部門,院內感染防控工作大部分由護士長兼職負責,很難做到精細化科學管理。社區護士對職業暴露的認識不足,自我防護意識較差,往往只對確診的肝炎患者及艾滋病患者加強保護措施,不安全操作較頻繁。
本研究結果顯示,安全器具在社區的使用率較低,社區護士徒手掰安瓿、采血不戴手套、習慣針頭回套等不規范操作行為較為突出。其中掰安瓿不加防護最為普遍。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護士工作中不夠重視、怕麻煩缺乏有效監管,因此在操作時不規范,并且為了省事容易抱有僥幸的心理有關。另外,在與患者的血液或體液進行接觸時沒有戴手套、沒有合理和及時地處理被污染過的針頭等物品、進行操作后沒有及時進行手衛生的處理等都容易引發職業暴露。職業防護知識的不足將導致醫務人員防護意識淡薄[3],職業暴露防護行為不規范。在銳器傷原因分析中,使用后的銳器處理階段是銳器傷發生概率較高的關鍵點[4]。索瑤等[5]對國內某省11家醫院調查發現,回套針帽造成的銳器傷占14.2%。在本次調查中也發現回套針帽是職業暴露的高危操作,與上述報道一致。
本次調查發現有72.73%的社區護士存在職業暴露漏報的現象。職業暴露與防護意識不強是漏報最常見的原因。醫院應建立相應的應急機制,讓暴露者能及時報告和進行處理,并接受定期的監測和隨訪[6]。職業暴露后的快速自救是一項公認的基本常識[7]。但社區護士卻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主要體現在針刺傷發生率高、處置不科學等。由于社區醫院未設立醫院感染科,管理部門對職業暴露處理態度相對模糊,職業防護及暴露后預防意識較淡薄,普遍性預防成本較高且暴露后檢查救治費用也十分昂貴,使得管理層對職業暴露上報記及處理積極性較差。在我國,針刺傷的報告制度更是一個薄弱環節。歐小云等[8]調查中的上報率為16.4%,索瑤等[5]報道陜西省11所醫院醫務人員發生銳器傷后上報率僅為3.12%,與本次調查相接近。
職業暴露重在防護,職業防護重在意識的培養,而社區護士缺乏職業暴露與防護意識,標準預防意識較弱也是目前職業暴露與防護工作中的重大難題。社區護理管理者應重視對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安全防護相關培訓,加強對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安全防護行為的監督。社區護士作為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醫院管理部門應積極引導護士重視職業防護,提高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的依從性。通過科學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及完善必要的防護設施,為臨床提供職業安全保障,有效規避職業暴露所致的損傷,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1] 倪紅珍, 劉祚燕, 江雅琪. 基層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的探討[J]. 職業衛生與傷, 2017, 32(1):7-9.
[2] 張鏖謐, 田甜. 社區護士職業暴露的安全防護狀況調查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7):295-296.
[3] 王燕婷, 嚴莉萌. 上海市醫務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認知現狀[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18, 29(2):126-129.
[4] 孫建, 韓香, 李衛光. 醫務人員職業防護現狀與對策[J]. 現代醫院管理, 2017, 15(2):2-4,21.
[5] 索瑤. 范珊紅. 高曉東. 陜西省11所醫院醫務人員銳器傷調查與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12):2505-2507
[6] 孫建, 徐華, 顧安曼, 等. 中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工作的調查分析[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6, 15(9):681-685.
[7] 陳捷文, 孫宏玉. 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安全防護現況調查與分析[J]. 護理管理雜志, 2012, 12(8):595-596.
[8] 歐小云. 馮繼貞. 護士針刺傷局部處理與上報情況調查[J]. 實用醫藥雜志, 2008, 25(12):1488.
[9] 李新蕊. 王常灝. 金燕. 等. 山東省某三甲醫院醫務人員HIV職業暴露及影響因素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14, 30(5):672-674.
[10] 朱萍兒. 黃曉明. 蔣桂娟. 等. 95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檢測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2):397-399.
[11] 余金泉. 楊永潔. 林瀾溪. 等.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監測分析與控制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2):506-508.
Investigation 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rotection of Community Nurses
To investigate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community nurs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ursing managers to standardize the occupational behavior of community nurses and protect their own safety.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tection of community nurse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52 community nurse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er of Malu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Only 34.62% of community nurses were clear on the concept of standard prevention. The three lowest scor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safety protection behaviors of community nurses were: adding pad cotton balls when breaking ampoules, wearing gloves when collecting blood for patients, and putting back the needles of syringes at work. The proportion of community nurses that had acute injury was 84.62% of, and only 27.27% of which reported acute injury to infe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ospital.Community nurses occupational exposure safety awareness is not high, nursing manag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mmunity nurses occupational exposure safety related training,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otective behavior.
Community nurses; Occupational exposure; Safety protection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2023
王亞萍(1976—),女,上海人,本科,,主要從事社區醫院感染管理工作,mlwangyaping@163.com。
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