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屏 編輯:饒曉陽

Knolling看起來只是一項整理事物的方法,應用到生活中,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特別喜歡看黃薇的朋友圈,她愛拍照,但不是那種自拍照,而是非常整潔、完美、有序地呈現一些物品的照片,看起來像藝術品一樣。
黃薇說這叫Knolling整理法,將相似的物品以平行或 90度角擺列整理,用俯瞰的視角拍攝,呈現出整潔且平靜的力量。她說Knolling可不僅僅只是讓人拍照漂亮,而是對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種整理。把所有的物體歸納拍照,用Knolling來記錄的時候,就會發現你的內心和物品、工作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有效的統一。
開始玩Knolling時,黃薇想自己有什么東西可以拿來集中、統一、有序、規則地擺放。這一問她倒愣住了,自己似乎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愛好。
有人喜歡打扮,梳妝臺上的乳液、口紅、粉底一大堆。有人愛做飯, 鍋、碗、瓢、盆、小家電擺出來很是隆重。她以前喜歡閱讀,跟閱讀有關的就是書,還有筆記本,有空閑時還會拿鋼筆或者毛筆寫一段。但這些東西都散亂無章,沒系統也不成章法。從各個柜子、書桌上找出來時,發現很多書根本沒看。黃薇把這些稿紙、鋼筆、硯臺有序擺放,清理后,發現自己其實放棄了一種生活。通過Knolling,堅持一周讀完一本書,做一次總結,把書、筆、紙頁、筆記本擺出來,看看自己一點點的進步。
有段時間,黃薇公司承接了一個大項目,每天寫計劃,做幻燈片,交方案,忙得不可開交。
她試著用Knolling理出個頭緒,把自己負責的部分,文稿、計劃書、策劃案、項目報表等等放在一起,發現有很多是可以舍棄合并的。平時都放在辦公桌、電腦文檔或者公司文件柜里,并不清楚這些進展和步驟。
她每天利用中午的時間把前一天的東西整理好,拍照保存在手機上,上下班時間好好看這些圖,想著怎么優化。第二天的工作有了新進展,再整理拍照、添加。就這樣,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她也比同組其他人更好地完成了工作。
Knolling看起來只是一項整理事物的方法,應用到生活中,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后來,黃薇又動員老公和孩子一起來參加,當修理師的老公一臉茫然:“把我的修理工具都擺出來?” 黃薇鼓勵他:“你試試看。”到處一搜羅,家里的工具還真不少,老虎鉗、羊角錘、螺絲刀、活動扳手,還有一些更專業的修理工具,每一件都有著時間的光澤。談戀愛的時候,他還是一家很小的家電鋪的學徒,踏實能干,結婚生子后,靠著這項技能,學習進步,養家糊口,直到現在擁有自己的修理店。
那些工具是記憶、是往事。一件件擺出來拍照后,黃薇精心裝裱好掛在家里,大家都覺得很好看,又請專業的攝影師來拍了一些,裝好掛在店里。店慶二十周年時,黃薇老公還請裝修的人打造了一面工具墻,上面林林總總四十多件都是他用過的工具,每個來店的顧客都會驚嘆一聲。黃薇還在空閑時,寫下了那些工具的故事,自己裝訂了十幾本,配上圖片,放在家里供人翻閱,是一個家庭獨特的記憶,也是一種傳承。之后黃薇經常會鼓勵別人整理家庭里的一些物件。
有個朋友因此把家里的藥箱整理成了好幾個家庭應急包。平時老人、孩子、自己和老公,各人身體健康狀況不同,備用藥也五花八門,到處堆放。
那天她也試著把自己的用藥先整理出來,拍照,一盒盒、一排排放在一起就清晰了,她是個注重養生和保健的人。而老公的藥多數是肩椎和頸椎類的,長時間伏案工作確實很辛苦。
這樣整理的不僅僅是藥箱,而是對家人的了解。
黃薇的兒子,從小成績優秀,考入一所名牌大學,畢業后做律師,那天她把兒子從小看過的書和用過的東西整理出來,非常驚訝,兒子最愛看的書是音樂類的,各種吉他入門和相關的書非常多,而且房間里大大小小四五把吉他。但黃薇似乎從未聽他彈過,還有吉他譜和練習磁帶、CD。那天,她把所有與吉他相關的物品擺放有序,發了張照片給兒子:“你是不是把夢想弄丟了?”兒子這才說,他其實特別想學吉他,也想考音樂學院,但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爸爸每天都在埋頭修理各種電器,手上沾滿了油,自己要去學音樂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后來學習緊張,工作忙碌,幾乎忘記了。但之后,兒子卻開始重新練習彈吉他,周末回到家,搬把椅子,拔動琴弦,找尋年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