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形容頭發很亂、臉上很臟的樣子。

【辨析】
“蓬頭垢面”的“蓬”是一種草的名稱,所以上面是草字頭,引申為像蓬草一樣亂,不要寫成竹字頭。 “垢”讀作gou,不是hou。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把“蓬”說解為“蒿也”。本義是一種草名,后引申為蓬松、散亂的意思。
《說文解字》把“垢”說解為“濁也”,本義是污穢、塵土一類的臟東西,因此是土字旁?!稘h書·王莽傳上》中寫道:“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焙笫蓝嘧鳌芭铑^垢面”,形容儀容不整潔的樣子,也有書中寫作“垢面蓬頭”“蓬首垢面”等。
【例句】
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地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嬌形嬌勢,嬌聲嬌氣在家里轉。
魯迅《熱風·隨感錄二十五》
【字里字外】
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有個叫封軌的人。他熟知儒家經典,為人樸實穩重,誠懇正直。
當時還有個叫高綽的讀書人,也很有名氣。封軌以方正剛直聞名,高綽則以風度氣概著稱。
文昭皇太后的哥哥高肇做了司徒,高綽約封軌一起去拜見他。高肇專搞結黨營私,誰巴結他,就能升官,誰反對他,就要治罪,非常專橫。封軌看不起他,就沒和高綽去。
高綽因此自認在讀書人的高潔氣節方面比不上封軌。
封軌容貌英俊,身材高大,平時也十分注意自己的儀表。
于是有個不修邊幅的文人便問他:“讀書人大都不重儀表,你為什么這么講究呢?”
封軌說:“品行好的人,戴帽子要戴得端正,穿衣服要穿得整潔,看人看東西要注意儀態。難道非要蓬頭垢面的人才是賢人嗎?”
那人聽了,非常慚愧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