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于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近年來,媒體融合發展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媒體融合工作從理念到措施正在一步步具體、一步步精準、一步步完善,進入到深度融合、縱深發展的關鍵階段。
1.明確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最終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建設新型媒體集團、形成全媒體傳播體系,是媒體融合發展工作總體性的目標概念。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的過程,其實也是媒體生態和媒介場域不斷變化、改善和優化的動態過程,新的傳播主體、秩序、格局和體系都需要與不斷發展的互聯網全媒體傳播革命相適應、相匹配。在實踐過程中,傳統主流媒體通過積極探索融合發展路徑,優化媒體結構,豐富傳播形態和傳播樣式,拓展傳播渠道和平臺終端,使媒體傳播更加快捷、覆蓋更加廣泛。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建設新型媒體集團、形成全媒體傳播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求在模式上,加快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轉型步伐,建立全媒體業務格局;在渠道上,積極打造新型內容傳播平臺,建立豐富立體的傳播體系;在技術上,充分應用新媒體傳播形式,建立基于互聯網的現代技術體系;在事業布局上,注重主干業務與延伸業務相互支撐、共同發展,形成以中央媒體為龍頭、省級媒體為骨干的融合發展格局,在筑牢傳統媒體領域優勢基礎上向覆蓋全網拓展延伸。
2.把握融合發展的基本方向。媒體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一加一,而是要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各自優勢,加快優化整合、深度融合。適應互聯網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把更多人財物投向互聯網,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盡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推動信息內容、技術運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享融通;對傳統媒體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按照新的業務流程調整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建立以新媒體生產和傳播為核心的一體化運行機制。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傳統媒體需要與新興媒體融合,通過融合提升自己的傳播力;新興媒體占有技術優勢,但也需要與內容生產見長的傳統媒體融合,方能錦上添花。對于主流媒體來說,融合發展不是對傳統部分的修修補補,也不是另起爐灶做增量,而是要實現整體轉型。在構建新媒體采編體系和現代全媒化傳播平臺的同時,配套出人員隊伍和內容生產的一體化運作機制,借助新媒體的先進技術,通過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的創新,使傳統媒體的傳播能力和綜合實力實現飛躍。
3.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一直以來,技術都是主流媒體的軟肋,讓主流媒體成為全媒體,就需要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把當今可用的技術都囊括到我們的視野中來,并逐漸從技術上的跟跑狀態轉向自主創新的領跑狀態。目前,新技術已經成為主流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比如新華社的“媒體大腦”在處理海量數據中精準分析輿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運用萬向鷹眼、貼地機位、全景攝影等優化直播,人民日報社的“人民號”優化算法技術形成主流價值導向,這些技術正顯示出強大的引領作用,賦予主流媒體新的傳播動能。
隨著媒體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內容建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在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的同時,必須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一是要在品質上追求專業權威。傳統媒體在信息采集核實、分析解讀方面,有著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主流媒體要依托強大的采編力量、權威的信息渠道和規范的采編流程,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效果導向,深耕信息內容,提升內容品質,以內容創新贏得受眾。二是在傳播上注重快捷精簡。移動優先戰略下,要注重微傳播、微理論、微信息等形式,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內容,加強短視頻、微視頻的創作生產,豐富報道方式,直觀形象呈現,改進內容表達方式。三是在服務上注重分眾化互動化?;ヂ摼W的多元化特征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倒逼媒體的內容生產必須在特色化、分眾化上下功夫。要研究用戶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特色內容產品,量身定做、精準傳播,從而增強議題設置能力,提高用戶關注度和參與度。四是在展示上實現全媒體化。要以多樣化的展示、多介質的推送,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要求。
技術引領與內容為王已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兩翼”,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也離不開技術與內容的深度契合。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我們要將先進技術嵌入內容生產全過程,運用新技術推進采編流程集約化、數字化改造和移動采編、多媒體采編系統升級,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采編資源、融合運用多種技術、適應多介質內容生產的新型傳播平臺,實現內容信息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生成、全媒分發,使傳統內容資源產生新附加值,提高內容競爭力,實現內容價值和融合效能的最大化。
(作者:求是雜志社全媒體發展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劉玉成高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