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宋文芳 高妍
2019年4月16日,一場會議在天津市東麗區華明大道20號舉行。參會人數不多,規格著實不低。
僅兩院院士就到場14位,倪光南、聞邦椿、劉昌明、吳咸中、姚建銓、石學敏、葉聲華、劉昌孝、郝希山、余貽鑫、尹偉倫、張伯禮、王浩、龍以明,毎一位都是領域內的領軍人物、重量級專家。
參會及參加會見的有關領導及嘉賓21位,包括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姚來英,天津市政協副主席李紹洪,中國科協原黨組成員、中國科協常委會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副主任王延祜,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蘇小軍,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景悅,天津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陸為民等。
企業界代表到場22家,天津北方創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盤石納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生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集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董事長均位列其中。
更重頭的,還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32位院士以及國家相關部委、外省(自治區)有關領導發來的賀信、賀電。
有人不禁會問:這到底是怎樣一個會議,能夠贏得如此多院士專家、企業精英的信任?吸引如此多學界、政界、企業界人士親臨?
會很普通,即天津市院士專家工作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二屆一次會員大會暨科技與自主創新交流會。
會不普通,它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與紐帶的促進會成立5年的成果總結會,更是科協組織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服務”定位要求的經驗總結會。
天津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陸為民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協組織發揮的作用,即‘四個服務’的定位要求,促進會為天津企業的創新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服務作用。促進會搞這個活動,實際上就是前‘兩個服務’的有機結合,為我們廣大的科學家、為院士專家服務,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服務。”
中國科協原黨組成員、中國科協常委會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副主任王延祜講到:“促進會幾年來的工作很有特色、很有成績、很有生機,發揮出的重要、積極、良好作用,促進了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良性發展、健康運行,在貫徹落實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部署、更廣泛地團結引領院士專家團隊與企業對接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天津市院士專家工作發展促進會用過去五年的積極嘗試與探索告訴大家:原來一家社團組織要服務科學家群體、服務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還可以這樣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天津市政府特聘專家倪光南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協原副主席、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天津市政府特聘專家尹偉倫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講話
促進會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家專門為院士專家服務、為企業自主創新服務,落實、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層次組織機構。
自成立之日起,促進會就確定了自己的工作范圍——院士專家工作促進、服務、拓展;專利、科研成果轉化;重大項目共建、申報;科技、信息咨詢;國內外技術、人才合作、交流與培訓等等。
五年前,他們這樣規劃;五年來,他們始終堅持這樣做。
過去五年,促進會通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學習先進、組織特色活動、聯合眾家所長、交流介紹經驗等多種方式方法,組織、舉辦、開展了203項大中型科技交流、戰略合作、項目對接等活動。
過去五年,促進會幫助我國其他省市聯系、對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及在津兩院院士,并受邀組織會員單位前往創新型企業、科研機構進行參觀、學習、考察、座談及技術交流、戰略合作、項目洽談,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幫助企業在科技進步、創新發展的激烈競爭中確立了新優勢。
過去五年,促進會積極推動企業自主創新,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平臺建設。目前已促成十幾位院士與幾十家企業共同創新合作、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
過去五年,促進會積極構建高效服務體系,促進院士、專家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項目研發,幫助企業突破發展中遇到的技術瓶頸及重大科技需求。
過去五年,促進會幫助會員單位中不同性質的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政府部門建立了技術交流、項目合作、人才培養等戰略伙伴關系。
過去五年,促進會積極推薦多家會員單位參加了科技部、中國科協組織的“全國會企協作”的評選活動等,收獲頗豐。
過去五年,促進會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和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組織安排會員單位調研新技術、新項目,安排技術和管理人員參加國內外實習、技術交流等,提高了企業科技人員的技術研發、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
過去五年,促進會先后成立了促進會生物醫藥專委會、生態環保專委會、齊魯(泰山)中心等,實現了跨省市、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協作,互通有無、共同發展。
過去五年,促進會配合中國科協、科技部的中心工作內容,連續幾年主持、承擔了中國科協課題項目,不論在企業知識產權、獲得榮譽方面,還是在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過去五年,促進會致力于加強自身規范性管理,制定完善了黨建、財務、合同等內部管理制度,為各項業務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政治和紀律保障。
確如促進會會長王運洪所說:“過去五年,促進會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領導下,在中國科協、科技部、天津市各相關部委辦區局及各位兩院院士、專家們一如既往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幫助下,在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始終秉持與時俱進、兼收并蓄的創新服務理念,不斷探索、實踐、總結成熟的經驗和做法,為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績。”

會場一角
相對于王運洪“取得了一定成績”的自我評價,來自院士專家、企業代表和當地政府的評價更為直接、熱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天津市政府特聘專家倪光南高度贊揚了第一屆促進會五年來取得的重大成績,認為“促進會所做的工作很有前瞻性、前沿性,使我們得到了很多交流、學習的機會”。他也相信,“新一屆促進會將會促進產學研相結合,為更多企業的創新發展建言獻策,做好技術支持工作,為天津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協原副主席、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天津市政府特聘專家尹偉倫表示:“促進會通過服務企業與院士的雙向互動、搭建創新驅動發展平臺,把企業想做的事、院士專家能做的事連接起來、協同起來,有效落實落地,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他認為“促進會所做的各項工作,使學術、科技、人才都有更好的機會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使院士專家與企業形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使院士能夠通過參與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服務整個社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通過促進會的平臺發揮了專業特長,把天津防洪、缺水、抗旱、水資源合理配置、海綿城市建設等相關新型技術帶來,助力了天津的水利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天津經濟的發展。
從事智能電網工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余貽鑫則指出,智能電網對國家發展綠色能源、智能制造具有戰略作用,天津有很好的綠色發展的機會,天津市政府應當密切關注,抓住這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而他個人也希望未來在促進會帶領下對社會多盡微薄之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市政協原副主席、天津大學現代光學儀器研究院副院長姚建銓不僅肯定了促進會的工作,還對外地赴津的院士表達了尊敬,“院士專家是巨大的財富,對天津的科技、創新發展將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天津的未來大有希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問題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水科學研究院院長劉昌明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龍以明,都是促進會新增聘的院士,他們都希望能夠在自己專業領域發揮所長,為天津和全國的發展多貢獻力量。
當地政府的肯定同樣直接。天津市東麗區副區長李光華在致辭中說:“促進會自2013年成立以來,在為東麗區經濟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良好的引導促進作用。”
促進會顧問、天津市政府原副秘書長、天津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原主任張曉雁贊揚促進會“組織領導有力、謀劃安排有方、規劃運作有序、服務企業有為”,“幾年來促進會以服務企業自主創新為牽引,以匯聚高端人才資源為己任,有效推動了雙向互通對接、協同創新共贏。發揮了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橋梁紐帶作用,走出了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天津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特色品牌”。
中國科協和天津市科協的領導也對促進會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將一如既往給予有力支持。陸為民表示:“今天這個機會很難得,與各位科學家、院士座談,感受很深。對于院士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我們科協將進一步調查研究、汲取采納。”
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蘇小軍則在發言中感謝院士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表示會繼續把服務支持的工作做好。他表態,中國科協將建立中國科協系統協同創新網絡,加強智慧科協建設,用信息化來推動創新需求的對接,搭建線上的創新平臺,做好科學家與企業對接的服務工作。
王延祜則提出希望:“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促進會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科協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在服務院士專家和企業自主創新中繼續發揮大作用,使促進會成為助力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院士之家、企業創新之家。”
大會上,會員全票一致通過王運洪連任促進會會長,鄭源為促進會秘書長。同時,還一致通過新增聘聞邦椿、龍以明、石學敏、劉昌明、吳咸中、余貽鑫、張伯禮7位院士為促進會顧問。至此,促進會顧問成員中已擁有23位院士。
另外,與會者還現場見證了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協議的簽署——葉聲華院士與中發建筑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姚建銓院士與天津中健國康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石學敏院士與天津集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不難看出,對接企業與院士,促進會做得都是扎扎實實的工作。而接下來,新一屆促進會理事會在以往工作業績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做好三件事。
一是創新活動方式。結合促進會自身特點和企業需求,推動會員企業間跨專業、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交流與學習;開展大聯合、大協作、共同攻關、聯合開發;促進構建企業、行業創新聯合體;加強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深化與院士專家團隊的產學研用相結合、提升拓展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功能,擴大服務品牌影響力。
二是加強服務能力。廣泛開展國內外、省市內外交流、學習活動,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促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健康、良性發展;進一步提升為企業科技創新、自主創新服務能力。
三是做好自身規范。切實做到按程序規范、行為規范、運作規范開展工作;秉承服務宗旨,努力塑造促進會品牌形象。
王運洪會長表示:“第二屆理事會正處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們要做實事重實效,要以服務質量、能力水平、發揮作用、規范運作、誠實守信的五個一流為目標,努力成為政府靠得住、專家信得過、企業離不開、社會有影響的優秀社團組織。”
聚智又聚力,揚帆再啟航。正如社會所期望的,天津市院士專家工作發展促進會必將在新一屆理事會領導下,做出更加扎實的成績!